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讀“東北地區”圖,結合所學知識,完成各題:
D地的資源有:
A、鐵礦 B、煤炭 C、石油 D、森林
關于東北地區農業布局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乙、丙地區是東北主要的水稻區。
B、ABC 區是東北的主要的林業和特產區。
C、BC是我國最大的林區。
D、FEG三河交匯地區是三河牛和三河馬的主要分布區。
下列關于東北地區的說法正確的是:
A、東北地區農業生產的季節性強制約了農村的綜合發展件。
B、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該地區生長期長,利于養分積累是東北大米質量優越的重要原因。
C、與我國主要農業區相比,熱量條件無論怎么看都是我國東北地區的劣勢。
D、氣候寒冷、病蟲害少;幾乎不需施用農藥,農產品具有天然的綠色優勢。
東北作為我國傳統的大豆主產區,其突出的區位優勢是:
A.靠近市場 B.光熱充足 C.土地肥沃 D.水源豐富
讀“東北地區”圖,結合所學知識,完成各題:
1.D地的資源有:
A、鐵礦 B、煤炭 C、石油 D、森林
2.關于東北地區農業布局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乙、丙地區是東北主要的水稻區。
B、ABC 區是東北的主要的林業和特產區。
C、BC是我國最大的林區。
D、FEG三河交匯地區是三河牛和三河馬的主要分布區。
3.下列關于東北地區的說法正確的是:
A、東北地區農業生產的季節性強制約了農村的綜合發展件。
B、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該地區生長期長,利于養分積累是東北大米質量優越的重要原因。
C、與我國主要農業區相比,熱量條件無論怎么看都是我國東北地區的劣勢。
D、氣候寒冷、病蟲害少;幾乎不需施用農藥,農產品具有天然的綠色優勢。
4.東北作為我國傳統的大豆主產區,其突出的區位優勢是:
A.靠近市場 B.光熱充足 C.土地肥沃 D.水源豐富
讀“某區域圖”,圖中甲、乙、丙是重要的農業區,完成下面試題。
![]() |
甲地區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主要是( )
A.全年高溫,干濕季分明 B.土層深厚,土壤肥沃
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D.光照雖弱但日照時間長
丙地區與乙地區相比,其發展農業的不利條件主要是( )
A.灌溉條件較差 B.日照時間太長
C.氣溫較低,熱量不足 D.土壤鹽堿化嚴重
讀某區域圖,圖中甲、乙、丙是重要的農業區,完成(1)一(3)題。
甲地區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主要是
A.全年高溫,干濕季分明
B.土層深厚,土壤肥沃
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D.光照雖弱但日照時間長
甲、乙、丙三個地區共同種植的農作物是
A.小麥 B.水稻
C.棉花 D.青稞
丙地區與乙地區相比,其發展農業的不利條件主要是
A.灌溉條件較差 B.日照時間太長
C.氣溫較低,熱量不足 D.土壤鹽堿化嚴重
讀“某區域圖”,圖中甲、乙、丙是重要的農業區,完成各題。
甲地區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主要是 ( )
A.全年高溫,干濕季分明 B.土層深厚,土壤肥沃
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D.光照雖弱但日照時間長
甲、乙、丙三個地區共同種植的農作物是 ( )
A.小麥 B.水稻
C.棉花 D.青稞
丙地區與乙地區相比,其發展農業的不利條件主要是 ( )
A.灌溉條件較差 B.日照時間太長
C.氣溫較低,熱量不足 D.土壤鹽堿化嚴重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B
C
A
A
D
D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A
C
C
A
A
B
D
D
B
21.(共10分)
(1)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2分)
(2)CDE FG AB(3分)
(3)人多地少(人地) 土地 自然環境(3分)
(4)社會經濟 環境(2分)
22. (10分)
(1)①水泥廠的大氣污染(2分)
②化工廠的水污染(2分)
③鐵路的噪聲污染。(2分)
(2) D帶:凈化空氣、吸煙除塵、美化環境。(2分,畫圖1分,作用1分)
E帶:減輕噪聲、美化環境(2分,畫圖1分,作用1分)。
23. (1) 市場最優 交通最優 (2分)
(2)
不合理 自來水廠應建在流經城市河流的上游,因為河流上游方水質好
不合理 化工廠應建在城市主導風向的下風向和流經城市河流的下游,從而減輕廢氣、廢水對城市的污染(6分)
(3)鐵路線 鐵路線穿過市區與街道交匯,帶來嚴重的交通污染(噪音污染)和交通安全問題(2分)
(4)A (1分) (5)A(1分)
(6)修建城市環城線既有優點也存在著不足,優點是能減輕城市中心的交通壓力,有利于沿線土地開發,同時由于環線與城市接觸帶長,給城市出入境帶來方便。不足是容易吸引當地繞行交通,給過境交通帶來不便,若是采用高速公路過境,全封閉環線對城市發展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對過境公路的路線方案應進行綜合分析,既要因地制宜,遠近結合,又要兼顧過境與出入境交通,通過比較來確定路線方案,是采用環線方案,還是采用非環線加聯接線的方案。(2分)
24.(1)面積大,分布廣,荒漠化類型多樣,程度嚴重。其中又以西北干旱半干旱區分布最集中,發展最嚴重。(2分)
(2)我國荒漠化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區,該地區:①深居內陸,遠離海洋,氣候干旱,日照強、溫差大,風力大;②高原面積大,高山環繞盆地,以風沙地貌為主,沙漠、戈壁面積廣;③河流稀疏短小,以內流河為主;④草原和荒漠為主要自然景觀。(6分,答出三方面給滿分)
(3)“三北”防護林 沿圖中荒漠區的東南邊緣畫出即可。(2分)
25. (1)城市化水平不斷上升,近年來上升速度加快;東、中、西三大地帶區域差異明顯;城市數量增多,其中中小城市數量增加速度較快;從城市結構上看,仍以中小城市為主。(4分)
(2)答案一:合理。理由:大城市的服務范圍廣,功能強;對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強。
答案二:不合理。理由:西部地區自然條件較為惡劣,生態環境脆弱;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經濟發展水平較低。(3分)
26.(1)商周時期:氣候溫暖濕潤;現在:氣候較商周時期干冷。氣候處在不斷變化中。(2分)
(2)該區域降水集中,多暴雨;黃土土質疏松、多垂直節理;氣候逐漸干冷的變化趨勢導致植被覆蓋率逐漸降低,植被保持水土的功能逐漸下降。(2分)
(3)
由此可知,自然地理五大要素(地貌、氣候、土壤、生物、水文)牽一發而動全身,水土流失過程正是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體現。(5分)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