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各裝置中試劑或物質分別是:
(A)2 mol·L-1 H2SO4 (B)Zn (C)2 mol·L-1 H2SO4+CuSO4 (D)Zn (E)CuSO4溶液 (F)NH3·H2O (G)30% H2O2 (H)H2S溶液 (I)NaOH溶液
已知:Cu2++4NH3·H2O====[Cu(NH3)4]2++4H2O,該反應的產物可作為H2O2分解的催化劑。請回答下列問題:
(1)進行實驗前必須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與D兩容器中反應速率相比較:B_____D(填“>”“<”“=”)。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H中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I的作用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和B之間的導管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去掉E裝置,使D與F直接相連,并將F中液體換為酸性KMnO4溶液,實驗時觀察到H中產生與上述實驗同樣的現象。試寫出此時G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學——有機化學基礎]
現有一種有機物A,分子式為C4H6O6。對于A的結構與性質實驗結論如下:
i:A的分子中有兩個羧基;
ii:A的核磁共振氫譜如右圖所示;
![]() |
下圖是利用烴B和烴I合成有機物A和一種高分子新材料R的轉化關系示意圖,已知烴I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8,且F的相對分子質量比E多28。
![]() | |||
![]() |
已知:①
②同一個碳原子上連有多個羥基的結構極不穩定,不予考慮。
請分析并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A對應的結構簡式: ;
(2)寫出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C→D: ;反應類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E→G: ;
F+K→R: ;
(3)有機物E的同分異構體M滿足下列三個條件:
①1 mol有機物與銀氨溶液充分反應生成2 mol Ag
②1 mol有機物與足量NaHCO3溶液反應產生1 mol CO2
③1 mol有機物與足量金屬Na反應產生1 mol H2
請判斷M的結構可能有 種,任寫一種M的結構簡式 。
[化學-有機化學基礎](13分)
從樟科植物枝葉提取的精油中含有下列甲、乙、丙三種成分:
(1)甲中含氧官能團的名稱為 。
(2)由甲轉化為乙需經下列過程(已略去各步反應的無關產物,下同):
其中反應Ⅰ的反應類型為 ,反應Ⅱ的化學方程式為 (注明反應條件)。
(3)已知:
;
由乙制丙的一種合成路線圖如下(A~F均為有機物,圖中Mr表示相對分子質量):
①下列物質不能與C反應的是 (選填序號)
a.金屬鈉 b. c.
溶液 d. 乙酸
②寫出F的結構簡式 。
③D有多種同分異構體,任寫其中一種能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異構體結構簡式 。
a.苯環上連接著三種不同官能團 b.能發生銀鏡反應
c.能與發生加成反應 d.遇
溶液顯示特征顏色
④綜上分析,丙的結構簡式為 。
[化學選修-物質結構與性質](13分)已知A、B、C、D、E、F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們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其中A、C原子的L層有2個未成對電子。D與E同主族,D的二價陽離子與C的陰離子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F3+離子M層3d軌道電子為半滿狀態。請根據以上情況,回答下列問題:(答題時,用所對應的元素符號表示)
(1)A、B、C的第一電離能由小到大的順序為 。
(2)A的氫化物的分子空間構型是 ,其中心原子采取 雜化,屬于 (填“極性分子”和“非極性分子”)。
(3)F和M(質子數為25)兩元素的部分電離能數據列于下表:
元 素 | M | F | |
電離能 (kJ·mol-1) | I1 | 717 | 759 |
I2 | 1509 | 1561 | |
I3 | 3248 | 2957 |
比較兩元素的I2、I3可知,氣態M2+再失去一個電子比氣態F2+再失去一個電子難。對此,你的解釋是 ;
(4)晶體熔點:DC EC(填“<、=、>”),原因是 。
(5)H2S和C元素的氫化物(分子式為H2C2)的主要物理性質比較如下:
| 熔點/K | 沸點/K | 標準狀況時在水中的溶解度 |
H2S | 187 | 202 | 2.6 |
H2C2 | 272 | 423 | 以任意比互溶 |
H2S和H2C2的相對分子質量基本相同,造成上述物理性質差異的主要原因 ?
(6)已知某化合反應,在反應過程中只有σ鍵的斷裂與生成,寫出符合要求的化學方程式
(寫一個)。
[化學選修-物質結構與性質](13分)已知A、B、C、D、E、F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們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其中A、C原子的L層有2個未成對電子。D與E同主族,D的二價陽離子與C的陰離子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F3+離子M層3d軌道電子為半滿狀態。請根據以上情況,回答下列問題:(答題時,用所對應的元素符號表示)
(1)A、B、C的第一電離能由小到大的順序為 。
(2)A的氫化物的分子空間構型是 ,其中心原子采取 雜化,屬于 (填“極性分子”和“非極性分子”)。
(3)F和M(質子數為25)兩元素的部分電離能數據列于下表:
元 素 | M | F | |
電離能 (kJ·mol-1) | I1 | 717 | 759 |
I2 | 1509 | 1561 | |
I3 | 3248 | 2957 |
| 熔點/K | 沸點/K | 標準狀況時在水中的溶解度 |
H2S | 187 | 202 | 2.6 |
H2C2 | 272 | 423 | 以任意比互溶 |
1.A 2.B 3.D 4.A 5.A 6.B 7.B 8.C 9.D 10.C 11.A 12.C
13.(第一空2分,其余空各1分,共6分)
反應物原子間有電子轉移 得 降低 還原 還原
14.(空各2分,共6分)②⑦ ①⑧ ④⑤
15.(方程式各3分,共6分)
(1)CaCO3 + 2H+ = Ca2++ 2H2O + CO2↑
(2)Cu2++ SO42- + Ba2++ 2OH-== Cu(OH)2↓+ BaSO4↓
16.(方程式各3分,共6分)
(1)Na2CO3 + 2HC1 = CO2↑+ H2O + 2NaC1
(2)AgNO3+ HC1 = AgC1↓+ HNO3
17.(每小題各2分,共8分) 略。
18.(空各2分,方程式各3分,共14分)
(1)Na2CO3、BaCl2、AgNO3、HCl
(2)CO32- + 2H+ = CO2↑+ H2O ; Ag+ + C1- = AgC1↓
19.(空各3分,共6分) 7.1 7.3
第二章 參考答案
1.B 2.A 3. B 4. C 5. C 6. D 7. C 8. D 9. C 10.B 11.A 12. A
13.銀白; Na2O2; 黃; 軟;2Na+2H2O=2NaOH+H2↑;(略);Fe3++3OH-=Fe(OH)3↓;
產生紅褐色沉淀。
14.風化; 潮解; Na2CO3; 不變。
15.Na+>K+>Rb+; 還原; Rb、K、Na。
16.HCO3-+H+=H2O+CO2↑; 2OH-+CO2=CO32-+H2O; CO32-+H2O+CO2=2HCO3-
17.(1)ac (2)①FeCl3; 2Fe3++Fe=3Fe2+,防止Fe2+被氧化成Fe3+
②產生白色沉淀,迅速變成灰綠色,最終變為紅褐色沉淀;4Fe(OH)2+O2+2H2O=4Fe(OH)3。
(3)Al(OH)3, Al(OH)3+OH-=AlO2-+2H2O或Al(OH)3+3H+=Al3++3H2O。
第三章 參考答案
16.18.4%
17.
第四章 參考答案
1.D 2.C 3.C 4.C 5.B 6.C 7.C
8.B 9.C 10.D 11.B 12.D 13.D 14.A
15.③④②①; ④③①②; ④③①②; ③②④①; ④③②①;
16.(1) E C D A B H G F
(2)MnO2+4HCl
(濃) MnCl2+Cl ↑+2H2O
(3)①除去Cl3中的HCl氣體 ②除去Cl2中混有的水蒸氣
(4)Cl2+2OH-=Cl-+ClO-+H2O
17.(1)
第五章 參考答案
1.C 2.C 3.B 4.B 5.C 6.B 7.B 8.C 9.C 10.B
11.互為同位素 1:2:3 1:1:1 1:1:1
12.Na2O K2S MgF2 CaCl2
13.(1)A:氧 B:磷 C:硫 D:氯 E:鋁
(2) A離子: C原子:
(3) 極性
(4)先有白色沉淀產生并逐漸增多,隨NaOH加入又逐漸溶解最終澄清
Al3++3OH-=Al(OH)3↓ Al(OH)3+OH-=AlO2-+2H2O
14.(1)A B
(2) ① Cl2+H2O = H+ + Cl‑ + HClO ② 略 ③ 2K2O2+2CO2=2K2CO3+O2
第六章 參考答案
1.B 2.B 3.D 4.D 5.B 6.A 7.B 8.B 9.C 10.D
11.
(1)氧化 (2)還原 (3)
12.(1)①如圖配置
②打開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旋開分液漏斗的旋塞,緩慢滴加。
(2)①溶液褪色 ②溶液褪色 ③有淺黃色沉淀(或溶液變渾濁)
(3)①NaSO3 變質 取待測試樣于試管中,加適量蒸餾水配成溶液,先滴入足量稀鹽酸,再
滴入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則證明該NaSO3 固體變質
②不是濃硫酸 用潔凈玻璃棒蘸取待測試樣,涂白紙不變黑,則證明該溶液不是濃硫酸
13.(1) O2
(2)C + 2H2SO4 (濃) 2SO2 + CO2↑+ 2H2O
(3)CO+ 2H+
CO2↑+
H2O SO2 + Cl2 + 2H2O
4H + + SO+ 2Cl ?
第七章 參考答案
1.D 2.C 3.D 4.B 5.B 6.C 7.D 8.A 9.C 10.C 11.C
12. (1)a、c、d、e? (2)濃HNO3、水、塊狀大理石
13. (1)B裝置中導氣管長進短出
(2)①Cu + 2H2SO4(濃)CuSO4 + SO2↑+ 2H2O
②反應過程中H2SO4被不斷消耗,生成的水逐漸增多,使濃硫酸逐漸變稀,至一定濃度就不再與銅片反應;
③A、D
14.解:⑴ Cu+2H2SO4(濃)CuSO4
+SO2↑+2H2O ⑵Cu
H2SO4
CuSO4
6
⑶c(CuSO4)======0.2mol?L-1 答:(略)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