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0分)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實驗所用的電源為學生電源,輸出電壓為6V的交流電和直流電兩種。質量為m的重錘從高處由靜止開始落下,重錘上拖著的紙帶通過打點計時器打出一系列的點,對紙帶上的點的痕跡進行測量,即可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1)下列列舉了該實驗的n個操作步驟:
A.按照圖示的裝置安裝器件;
B.將打點計時器接到電源的直流輸出端上;
C.用天平測量出重錘的質量;
D.釋放懸掛紙帶的夾子,同時接通電源開關打出一條紙帶;
E.測量打出的紙帶上某些點之間的距離;
F.根據測量的結果計算重錘下落過程中減少的重力勢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動能。
以上操作中不必要的步驟為___________,操作不恰當的步驟為___________(在橫線上寫出對應的序號)。
(2)如圖所示,選取紙帶上打出的連續五個點A、B、C、D、E,測出A點距起始點O的距離為so,點A、C間的距離為s1,點C、E間的距離為s2,使用的交流電的頻率為f,則C點的速度為 ,打點計時器在打C點時重錘的動能為 ,打點計時器在打O點和C點的這段時間內重錘的重力勢能減少量為 。利用這個裝置也可以測量重錘下落的加速度,則加速度a的表達式為= 。
(3)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發現,重錘減小的重力勢能總是大于重錘動能的增加,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在重錘下落過程存在著阻力的作用,可以通過該實驗裝置測定該阻力的大小。若已知當地重力加速度公認的較準確的值為g 。試用這些物理量和紙帶上的測量數據表示出重錘在下落的過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為F= 。
在超低溫條件下,物質的許多性質會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荷蘭科學家卡末林·昂內斯1908年首次將氦液化,獲得了1.5K左右的低溫,并于1911年通過實驗發現了在4.2K左右汞的超導導電狀態,因此獲得了19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愛因斯坦曾預言,如果將某些特定原子氣體冷卻到非常低的溫度,那么所有原子會突然以可能的最低能態凝聚,其過程就像在氣體中形成液滴,這就是著名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1995年,美國科學家康奈爾和維曼終于在比絕對零度高出千萬分之二度的超低溫度下,使約2000個銣原子形成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同時德國科學家克特勒獨立地用鈉原子進行實驗,也獲得了同樣的成功.因此,這三位科學家共同獲得20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請仔細閱讀以上文字,并回答下列問題:
(1)超導材料電阻降為零的溫度稱為臨界溫度,1987年我國科學家制成臨界溫度為90K的高溫超導體,其臨界溫度對應的攝氏溫度為多少?
(2)利用超導材料零電阻的性質,可實現無損耗輸電.現有一直流電路,輸電線的總電阻為0.4Ω,它提供給用電器的電功率為40kW,電壓為800V.如果用臨界溫度以下的超導電纜替代原來的輸電線,保持供給用電器的功率和電壓不變,那么節約的電功率為多少?
如圖所示,有一個直立的氣缸,氣缸底到氣缸口的距離為
L0(cm),用一厚度和質量均可忽略不計的剛性活塞A,把一定質量的空氣封在氣缸內,活塞與氣缸間的摩擦可忽略.平衡時活塞上表面與氣缸U的距離很小(計算時可忽略不計),周圍大氣的壓強為H0(cmHg).現把盛有水銀的一個瓶子放在活塞上(瓶子的質量可忽略),平衡時活塞到氣缸底的距離為L(cm).若不是把這瓶水銀放在活塞上,而是把瓶內水銀緩緩不斷地倒在活塞上方,這時活塞向下移,壓縮氣體,直到活塞不再下移.求此時活塞在氣缸內可能的位置以及與之相對應的條件(即題中給出量之間應滿足的關系).設氣體的溫度不變.如圖所示,有一個直立的氣缸,氣缸底到氣缸口的距離為L0 cm,用一厚度和質量均可忽略不計的剛性活塞A,把一定質量的空氣封在氣缸內,活塞與氣缸間的摩擦可忽略,平衡時活塞上表面與氣缸口的距離很小(計算時可忽略不計),周圍大氣的壓強為H0 cm Hg.現把盛有水銀的一個瓶子放在活塞上(瓶子的質量可忽略),平衡時活塞到氣缸底的距離為Lcm.若不是把這瓶水銀放在活塞上,而是把瓶內水銀緩緩不斷地倒在活塞上方,這時活塞向下移壓縮氣體,直到活塞不再下移,求此時活塞在氣缸內可能的位置以及與之相對應的條件(即題中給出量之間應滿足的關系),設氣體的溫度不變.
1 |
2 |
v2 |
2 |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