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設反應①Fe(s)+CO2(g) FeO(s)+CO(g)的平衡常數為K1。
反應②Fe(s)+H2O(g) FeO(s)+H2(g)的平衡常數為K2,在不同溫度下, K1、K2的值如下:
T(K) | K1 | K2 |
973 | 1.47 | 2.36 |
1173 | 2.15 | 1.67 |
(1)平衡常數K1的表達式為 ______________。
(2)在相同條件下反應③ CO2(g) +H2(g) CO(g) +H2O(g)的平衡常數K與K1、 K2的關系為: ;由973和1173時的K值可得出反應③是一個 熱反應(填“吸”或“放”).
(3)在973K時反應①進行到某時刻時C(CO)=0.2 mol•L-1 ,C(CO2)=0.1 mol•L-1則此時反應① (填“是”或“不是”)平衡狀態。
(4)若反應Fe(s)+CO2(g) FeO(s)+CO(g)在溫度T1下進行;
Fe(s)+H2O(g) FeO(s)+H2(g)在溫度T2下進行,
已知T1>T2,且c(CO2)>c(CO)(其他條件均相同),則兩者的反應速率 (填序號)。
A. 前者大 B. 后者大 C. 一樣大 D. 無法判斷
中學化學課本中有大量的數據材料,下面是某學生對數據的利用,其中不正確的是( )
A.利用溶解度數據可判斷煮沸Mg(HCO3)2溶液時,得到的產物是Mg(OH)2而不是MgCO3
B.利用密度數據可判斷液態物質揮發性的大小
C.原子(或離子)半徑數據可作為判斷某些原子(或離子)的氧化性或還原性的依據
D.利用沸點數據可判斷液態物質揮發性的大小
A.利用溶解度數據可判斷煮沸Mg(HCO3)2溶液時得到的產物是Mg(OH)2而不是MgCO3
B.利用密度數據可判斷液體物質揮發性的大小
C.利用原子(或離子)半徑數據可推斷某些原子(或離子)的氧化性或還原性的強弱
D.利用沸點數據可推測將一些液體混合物一一分離開來的可能性
中學化學課本中有大量的數據材料,下面是某學生對數據的利用,其中不正確的是( )
A.利用溶解度數據可判斷煮沸Mg(HCO3)2溶液時,得到的產物是Mg(OH)2而不是MgCO3
B.利用密度數據可判斷液態物質揮發性的大小
C.原子(或離子)半徑數據可作為判斷某些原子(或離子)的氧化性或還原性的依據
D.利用沸點數據可判斷液態物質揮發性的大小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