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czyw 來源:學習指導用書 語文八年級上冊 題型:048
閱讀下文,完成文后練習。
送報的少年放暑假的時候,給我家送報的換成了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我家住在六樓,每天清早八點多鐘的時候,便有一陣輕捷的腳步聲急急地上樓來了。不論晴天雨天,他都來得很準時。門沒開的時候,他輕輕地把報紙塞進報筒。門虛掩著的時候,他便會禮貌地喊一聲:“萬老師,報紙來了!”
我曾與他閑聊過,得知他每天凌晨五點就起床,每天要為兩百多戶人家送報,而且都是樓房住戶,他每天要爬一萬八千多級臺階。
驕陽似火,送報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騎著車子穿街過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襯衣就濕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車鈴卻撥弄得很快活,小圓臉上閃著一雙清亮的眼睛,見人就靦腆地笑著。他的日子似乎無憂無慮。
七月下旬的一天,少年來送報時對我說:“今天報上刊登了高考錄取分數線!”我說了聲謝謝。少年便下樓去了。這時,我那兒子聞聲從床上翻起,接過報紙急匆匆地翻閱,高興地說:“媽,我可以上郵電大學了!”我既高興,又對兒子的那種少爺作派很不滿意。八點多鐘了還穿著睡衣,臥室里空調還在呼呼作響。每天幾乎都是這樣,千呼萬喚才起床洗漱,然后,打開電視,靠在沙發上一邊飲酸牛奶,一邊不停地換電視頻道……我說:“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這樣睡懶覺,一個青年有沒有志氣抱負,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兒子不屑地說:“你那觀念早過時了!”
我說:“你看看人家那送報的少年,每天五點就起床了!”
兒子笑得更囂張:“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紀的第一代天之驕子,我進了大學,還要攻讀碩士、博士,還要出國留學!”
一個大雨滂沱的日子,送報的少年頭一次誤點了。上午九點半鐘,才出現在我家門口,他渾身衣服濕透了,像一個落湯雞,胳膊肘上有一道摔傷的血痕,報紙也打濕了一角。他像一個做了錯事的孩子般囁嚅著說:“對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車也不能轉了,連報紙也弄濕了……”我剛說了聲“沒關系”,兒子卻奪過報紙狠狠地一摔:“換份干的來,這份不能看!”我一邊解圍,一邊把兒子推進房里。
轉眼到了八月底,兒子接到郵電大學的入學通知書,高高興興地清點行囊準備上學了。這天八點剛過,送報的少年準時出現在門口了,他把報紙交給我后,笑吟吟地說:“萬老師,從明天起,這報紙還是由我爸爸送。”
我隨口問:“那你呢?”
少年說:“我被北京大學錄取了,明天去上學。”
我驚訝得不知說什么好。那少年又補充道:“我爸是個下崗工人,身體不大好,以后若送遲了,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樓去了。
1.細讀全文,理解其層次,寫出文中顯現小說情節發展的語言標志。
開端:________________
發展:________________
高潮和結局:________________
2.從構思看,小說以“我”為敘述者來描寫主人公,小說還運用了________這種手法來表現主人公。
3.引出全文的主要內容并為情節的發展埋下伏筆的是少年說的這樣一句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下面文段中找出三個有表現力的短語,在其下面畫上橫線。
我曾與他閑聊過,得知他每天凌晨五點就起床,每天要為兩百多戶人家送報,而且都是樓房住戶,他每天要爬一萬八千多級臺階。
5.文章結尾處畫橫線的句子在小說內容上主要有這樣兩個方面的表達作用: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6.下面有三個小題,請你任選一個(在其序號上打鉤)并答題。
(1)從這篇小說中找出一例,說明語言的描寫是為表現人物服務的。
(2)從這篇小說中找出一例,說明行動的描寫是為表現人物服務的。
(3)從這篇小說中找出兩例,說明環境的描寫是為表現人物服務的。
例:________________
表現了:________________
科目:xxyw 來源:專項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czyw 來源:2014-2015學年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九年級上期中考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性學習
九年級學生將開展一次以“品味漢字”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參加。
【書寫漢字】漢字是全世界最美麗的文字,她不是僵硬的符號,而是有著獨特性格的精靈,請將“杏花 春雨 江南”這六個字規范準確地寫在下面的田字格中。(1分)
【妙解漢字】漢字對于中國文化的意義,除了是語言的表達方式外,還蘊含著許多哲學思想。例如:“俗”字,就是一個人一個谷,人吃五谷,即是俗。但是誰又能脫俗呢?除非不食人間煙火。還有“仙”字,人在山中就是仙,因為擺脫了市井塵世的困擾。請你仿照這種解釋,從下面漢字中任選一個,說說“漢字中的哲學”。(2分) 值 悟 研
【感悟文字】漢字不僅形美,意美,而且音也美。但有人認為現在已進入電腦時代,無須練字了。對此你有什么看法?(2分)
【表達心愿】閱讀下面的材料,也試著選一個漢字作為你的2014年度漢字,并簡述選擇的理由。(2分)
“夢”和“微”當選為2012年度漢字
“ 夢”字在2012年度“漢語盤點”活動中脫穎而出。“漢語盤點”活動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中國網絡電視臺共同主辦。2012年,奧運“夢”、飛天“夢”、航母“夢”、諾貝爾獎“夢”……國人很多的夢都在2012年夢想成真。“微”字也當選“2012年度漢字”,它是由《新周刊》主辦的新銳榜活動中選出的。“微”指微博的“見微知著”、微信的“造微入妙”、微公益的“積微成著”,草根群體的“身微力薄” ……2012年,人微言不輕,勢單但力不薄。一個個貪官在微博監督下現出原形,一次次轉發讓細小的聲音變得嘹亮……央視主持人白巖松的解讀尤為貼切:“微是你我,是每一個推動社會進步的微小分子,是每一個被打撈上岸不再沉沒的聲音,是每一個能被看見、能被聽見的人。”
科目:czyw 來源:2014-2015學年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九年級上期中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性學習
九年級學生將開展一次以“品味漢字”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參加。
【書寫漢字】漢字是全世界最美麗的文字,她不是僵硬的符號,而是有著獨特性格的精靈,請將“杏花 春雨 江南”這六個字規范準確地寫在下面的田字格中。(1分)
【妙解漢字】漢字對于中國文化的意義,除了是語言的表達方式外,還蘊含著許多哲學思想。例如:“俗”字,就是一個人一個谷,人吃五谷,即是俗。但是誰又能脫俗呢?除非不食人間煙火。還有“仙”字,人在山中就是仙,因為擺脫了市井塵世的困擾。請你仿照這種解釋,從下面漢字中任選一個,說說“漢字中的哲學”。(2分) 值 悟 研
【感悟文字】漢字不僅形美,意美,而且音也美。但有人認為現在已進入電腦時代,無須練字了。對此你有什么看法?(2分)
【表達心愿】閱讀下面的材料,也試著選一個漢字作為你的2014年度漢字,并簡述選擇的理由。(2分)
“夢”和“微”當選為2012年度漢字
“ 夢”字在2012年度“漢語盤點”活動中脫穎而出。“漢語盤點”活動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中國網絡電視臺共同主辦。2012年,奧運“夢”、飛天“夢”、航母“夢”、諾貝爾獎“夢”……國人很多的夢都在2012年夢想成真。“微”字也當選“2012年度漢字”,它是由《新周刊》主辦的新銳榜活動中選出的。“微”指微博的“見微知著”、微信的“造微入妙”、微公益的“積微成著”,草根群體的“身微力薄” ……2012年,人微言不輕,勢單但力不薄。一個個貪官在微博監督下現出原形,一次次轉發讓細小的聲音變得嘹亮……央視主持人白巖松的解讀尤為貼切:“微是你我,是每一個推動社會進步的微小分子,是每一個被打撈上岸不再沉沒的聲音,是每一個能被看見、能被聽見的人。”
科目:czyw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48
閱讀練習
但是當我和高中高年級的學生交談時,我發現情況不同了。他們記住了“事實”,但總的來說,發現的喜悅,事實背后的靈魂,已經離開了他們。他們失去了大部分好奇心,僅獲得了很少一點懷疑主義。他們擔心提出“傻瓜”問題;他們愿意接受不充分的答案;他們不提連續的問題;在教室里他們不時斜著眼瞥一下,判斷他們的同學是否贊同;他們上課時把帶來的問題寫在一張紙上,他們偷偷地檢查,等待著輪到他們,卻疏忽了這時他的同學們正在集中討論什么問題。
從一年級到十二年級一定是發生了什么,它不僅是青春期的問題。我猜測它部分是因為來自同學的不許杰出的壓力(除了在體育運動中),部分是因為社會教給人們的短期滿足,部分是由于一種印象即科學和數學不會使你能買一輛跑車,部分是因為對學生的期望太低,部分是因為理智地討論科學和技術——甚至學習本身——很少有回報或榜樣。那些少數仍然保持興趣的孩子被貶低為“傻子”“小丑”或“書呆子”。
但是還有些別的原因:我發現許多成年人討厭孩子提出科學問題。為什么月亮是圓的?孩子也許會問。為什么草是綠的?夢是什么?你能挖多深的洞?世界的生日是哪一天?為什么我們有腳趾頭?大多數老師和家長以生氣或嘲弄的態度對待這些問題,或者迅速地轉到別的東西上面:“你希望月亮什么樣,方的?”孩子們不久便認識到這種問題惹惱了大人。再有幾次像這樣的經歷,就又有一個孩子離開了科學。為什么成年人在不到六歲的孩子面前要裝作無所不知?我感到實在難以理解。承認我們不知道某些東西又怎么了?我們的自尊心竟如此脆弱嗎?
(1)用簡潔的語言概述選文第一段的內容。
(2)針對從兒童到高中生發生的變化,作者詳細分析了變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方面?其中哪一因素是最主要的?
(3)本選段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試舉例加以說明。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048
閱讀練習
但是當我和高中高年級的學生交談時,我發現情況不同了。他們記住了“事實”,但總的來說,發現的喜悅,事實背后的靈魂,已經離開了他們。他們失去了大部分好奇心,僅獲得了很少一點懷疑主義。他們擔心提出“傻瓜”問題;他們愿意接受不充分的答案;他們不提連續的問題;在教室里他們不時斜著眼瞥一下,判斷他們的同學是否贊同;他們上課時把帶來的問題寫在一張紙上,他們偷偷地檢查,等待著輪到他們,卻疏忽了這時他的同學們正在集中討論什么問題。
從一年級到十二年級一定是發生了什么,它不僅是青春期的問題。我猜測它部分是因為來自同學的不許杰出的壓力(除了在體育運動中),部分是因為社會教給人們的短期滿足,部分是由于一種印象即科學和數學不會使你能買一輛跑車,部分是因為對學生的期望太低,部分是因為理智地討論科學和技術——甚至學習本身——很少有回報或榜樣。那些少數仍然保持興趣的孩子被貶低為“傻子”“小丑”或“書呆子”。
但是還有些別的原因:我發現許多成年人討厭孩子提出科學問題。為什么月亮是圓的?孩子也許會問。為什么草是綠的?夢是什么?你能挖多深的洞?世界的生日是哪一天?為什么我們有腳趾頭?大多數老師和家長以生氣或嘲弄的態度對待這些問題,或者迅速地轉到別的東西上面:“你希望月亮什么樣,方的?”孩子們不久便認識到這種問題惹惱了大人。再有幾次像這樣的經歷,就又有一個孩子離開了科學。為什么成年人在不到六歲的孩子面前要裝作無所不知?我感到實在難以理解。承認我們不知道某些東西又怎么了?我們的自尊心竟如此脆弱嗎?
(
1)用簡潔的語言概述選文第一段的內容。(
2)針對從兒童到高中生發生的變化,作者詳細分析了變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方面?其中哪一因素是最主要的?(
3)本選段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試舉例加以說明。科目:czyw 來源: 題型:綜合讀寫
科目:xxyw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期末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小老師
科目:czyw 來源:新課程學習手冊 語文 八年級(下) 配人教版 題型:048
|
科目:xxyw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48
閱讀短文,完成練習。
蘇珊的帽子蘇珊是個可愛的小女孩。可是,當她念一年級的時候,她那小小的身體里面竟長了腫瘤,并住院接受三個月的化學治療。出院后她顯得更瘦小了,神情也不如往常那樣活潑了。更可怕的是,原先她那一頭美麗的金發,現在差不多都快掉光了。雖然她那蓬勃的生命力和渴望生活的信念足以與癌癥一爭高低,她的聰明和好學也足以補上落下的課,然而每天頂著一顆光禿禿的腦袋到學校上課對于她這樣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來說,無疑是非常殘酷的事情。
在蘇珊返校上課前,蘇珊班上的老師海倫熱情而鄭重地在班上宣布“從下星期一開始,我們要學習認識各種各樣的帽子。所有的同學都要戴著最喜歡的帽子到學校來,越新奇越好!”
星期一到了,離開學校三個月的蘇珊第一次回到了她所熟悉的教室。但是她站在教室門口卻遲遲沒有進去,她擔心,她猶豫,因為她戴了一頂帽子。
可是,使她感到意外的是,她的每一個同學都戴著帽子。和他們的五花八門的帽子比起來,她的那頂帽子顯得那樣普普通通,幾乎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一下子,她覺得自己和別人沒有什么兩樣,沒有什么東西可以妨礙她與伙伴們自如見面了。她輕松地笑了,笑得那樣甜,笑得那樣美。
1
.填空2
.按要求寫詞語。近義詞:
反義詞:
3
.蘇珊為什么戴帽子?同學們為什么戴帽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讀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寫一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xxyw 來源: 題型:048
閱讀短文,完成練習。
蘇珊的帽子蘇珊是個可愛的小女孩。可是,當她念一年級的時候,她那小小的身體里面竟長了腫瘤,并住院接受三個月的化學治療。出院后她顯得更瘦小了,神情也不如往常那樣活潑了。更可怕的是,原先她那一頭美麗的金發,現在差不多都快掉光了。雖然她那蓬勃的生命力和渴望生活的信念足以與癌癥一爭高低,她的聰明和好學也足以補上落下的課,然而每天頂著一顆光禿禿的腦袋到學校上課對于她這樣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來說,無疑是非常殘酷的事情。
在蘇珊返校上課前,蘇珊班上的老師海倫熱情而鄭重地在班上宣布“從下星期一開始,我們要學習認識各種各樣的帽子。所有的同學都要戴著最喜歡的帽子到學校來,越新奇越好!”
星期一到了,離開學校三個月的蘇珊第一次回到了她所熟悉的教室。但是她站在教室門口卻遲遲沒有進去,她擔心,她猶豫,因為她戴了一頂帽子。
可是,使她感到意外的是,她的每一個同學都戴著帽子。和他們的五花八門的帽子比起來,她的那頂帽子顯得那樣普普通通,幾乎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一下子,她覺得自己和別人沒有什么兩樣,沒有什么東西可以妨礙她與伙伴們自如見面了。她輕松地笑了,笑得那樣甜,笑得那樣美。
1
.填空2
.按要求寫詞語。近義詞:
反義詞:
3
.蘇珊為什么戴帽子?同學們為什么戴帽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讀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寫一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xxyw 來源:一元三次練程 語文三年級上冊 題型:048
閱讀短文,完成后面的練習。
渴求那是去年暑假的一天,在西雙版納的油棕林里……
“大姐姐,要樹菠蘿嗎?”我回過頭,只見一個傣家小姑娘( )著眼沖著我笑,那雙眼睛如清泉一般清澈、透明。
“你賣嗎?”望著這大約七八歲的小姑娘,我反問道。
“我……我不賣。”那雙( )的大眼睛流露出一種渴求。剎那間,那目光落在我的書包上,又突然如閃電般轉移開。傣家小姑娘的眼皮垂了下來。長長的睫毛遮住了她那雙明眸。“大姐姐,我只想換你書包里的書……”
“你會讀書嗎?幾年級了?”我不解:現在傣家富了。“……我有幾本書,但不夠讀……”那( )的大眼睛,流露出無可言表的憂傷。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不是么?雖然傣族重男輕女,但干活是女人們的事,讀書卻是男人們的事,這是導游多次給我們講過的。
“你學習好嗎?……”“我在班里總考第一,所有的男生都比不過我,可……大姐姐……”那雙眸泛著亮晶晶的光,那金色的光點,又一次跳躍在我的書包上。小姑娘不知怎的咽住了。
微風輕輕浮過,油棕的葉片被吹得“嘩嘩”地響。小姑娘秀美的長發被風托起,( )的眼睛在太陽的照耀下一閃一閃。多么可愛的小姑娘。我又能為她做點什么呢?對,……我從書包里掏出所有的書,把適合她的書都給了她。小姑娘笑了,笑得是那樣甜,( )的大眼睛流露出說不盡的欣喜與感激。“大姐姐,這些都給你,這一筐都是樹菠蘿。”傣家小姑娘接過書,把背在背后的筐送到我的手中之后,便迅速地跑開了。“小妹妹,我不要這些,書是送給你的。”小姑娘停了下來,( )的大眼睛望著我:“大姐姐,這就算個紀念吧!”她向我揮揮手,“謝謝你。”
一群紅嘴鷗從天空飛翔而過,漸漸地消失了,留下一片抹不掉的白色。小姑娘的身影也漸漸遠去,但那充滿渴求的眼睛卻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
1.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方法提示:借助字典來注音。這幾個字用得較少,你可要記住喲!]
油棕林( ) 傣家( )
紅嘴鷗( ) 雙眸( )
2.寫出下列詞語的同義詞和反義詞。
清澈( )( ) 憂傷( )( )
轉移( )( ) 渴求( )( )
3.根據解釋,在原文中找出詞語填空。
①沒有辦法說出來。( )
②(意思、感情)不自覺地表現出來。( )
③迫切地要求或追求。( )
4.《渴求》一文中的故事發生的時間是________地點是________,人物有________,事情的起因是________,事情的經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方法提示: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是記敘文的六大要素,必不可少的,要在熟悉文章的前提下進行歸納。]
5.下面六個詞是對小姑娘的眼睛的描寫,根據文意,將它們分別填在文中的括號內。[方法提示:形容眼睛的詞語有許多,我們在選擇時一定要聯系文章,明白作者所表達的意圖,再來選擇合適的詞語。]
A.美麗 B.亮亮 C.星星般的 D.失神 E.眨 F.會說話的
6.文中所寫的小姑娘渴求是[方法提示:全文就是圍繞這個問題來寫的,在閱讀過程中要邊讀邊體會,了解小姑娘所渴求的。]
[ ]
A.渴求到學校去讀書。
B.渴求把菠蘿賣給大姐姐。
C.渴求學到更多的知識。
D.渴求用菠蘿換大姐姐的幾本書。
科目:gzyw 來源:2016屆北京豐臺區高三下學期綜合練習二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現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練習。
材料一
《三國演義》中的曹操,是全書中性格最豐富、最復雜的一個人物,也是一個塑造得極為成功的藝術典型。
蘇軾的《東坡志林》有這樣一條記載:“涂巷中小兒薄劣,其家所厭苦,輒與錢,令聚坐聽說古話,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顰蹙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這說明至少從北宋起,在“說三國事”中已經形成“尊劉貶曹”的思想傾向,并引起大眾共鳴。
羅貫中順應大眾的心理,繼承了這種基本傾向;同時又超越以往的通俗文藝,尊重歷史,博采史料,塑造了一個高度個性化的、有血有肉的“奸雄”曹操。羅貫中以大開大闔的筆觸,藝術化地展現了曹操在漢末群雄中脫穎而出,逐步戰勝眾多對手的豪邁歷程,又不時地揭露曹操奸詐的作風、殘忍的性情。而在曹操與劉備、諸葛亮的對比中,則更多地鞭笞和嘲笑其惡德劣行。這樣的曹操形象,以歷史真實為基礎,達到了高度的藝術真實。
在除滅董卓之亂的斗爭中,曹操的性格第一次得到了全面的展現。當董卓擅行廢立,殘殺大臣,甚至悍然害死何太后和漢少帝,隨意屠戮百姓時,眾大臣惶恐無計,只能聚在一起掩面而哭;曹操卻與眾不同,反而“撫掌大笑”,曰:“吾非笑別事,笑眾位無一計殺董卓耳。操雖不才,愿即斷董卓頭,懸之都門,以謝天下。”這氣魄,這膽略,眾大臣只能自愧不如。
當董卓的猛將華雄擊敗孫堅,并連斬聯軍幾員大將,眾諸侯“皆失色”時,關羽自告奮勇愿斬華雄,袁紹、袁術都以位取人,瞧不起關羽,曹操卻積極支持關羽出戰。關羽一舉斬了華雄,袁術仍欲以勢壓人,曹操卻說:“得功者賞,何計貴賤乎?”兩相對照,曹操的慧眼識人可謂鶴唳雞群。
當然,羅貫中也不斷揭露著曹操丑惡的一面。為報父仇而攻打徐州,竟下令“但得城池,將城中百姓,盡行屠戮”;對于忠于漢室,反對自己的大臣,毫不留情地揮起屠刀;甚至輔佐他最得力的首席謀士荀彧,僅僅因為不贊成他封魏公,便被逼服毒而亡;至于“借頭欺眾”“夢中殺人”等陰謀詭計,更是花樣百出,令人怵目驚心。毛宗崗稱他為 “奸絕”,實在并不過分。
這一連串情節,大起大落,一波三折,表現了曹操性格的各個側面。是的,曹操就是這樣的典型:機智與奸詐雜糅,豪爽與殘忍并存;時而厚遇英雄,時而摧殘人才;殺人時心如鐵石,殺人后又常常擠出幾滴懊悔的眼淚;昨天蠻橫無理地殺人,今天又假惺惺地予以厚葬。這種翻云覆雨的手段,充分表現了曹操驚人的權術:做了虧心事卻從不認錯,企圖以“厚葬”來抹掉自己手上的血跡,在自欺欺人中求得心靈的平靜。
可以說,《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形象,不僅是歷史人物曹操基本特征的藝術演繹,而且集中涵蓋了千百個封建統治者的復雜品性,因而具有更高層次、更大范圍的歷史真實性。在中國文學史上,很難找到像曹操這樣集真偽、善惡、美丑為一體的封建政治家形象,這樣的“圓的人物”,他完全可以稱得上世界名著之林的藝術典型,具有永恒的審美意義。
(取材于沈伯俊《再論曹操形象》)
1.“材料一”中出現的下列詞語,音形義都有錯誤的一項是
A.顰蹙(cù) 陰謀詭計 大開大闔:形容文思跌蕩,十分放得開。
B.蠻橫(héng) 屠戮百姓 脫穎而出:比喻本領全部顯露出來。
C.擅行(shàn) 惶恐無計 怵目驚心:看見某種嚴重情況,心里感到震驚。
D.鞭笞(chì) 鶴唳雞群 翻云覆雨:形容本領很大。
2.對于“材料一”第三段說的“歷史真實”,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三國演義》在塑造曹操形象時“尊重歷史,博采史料”
B.《三國演義》順應了廣大民眾“尊劉貶曹”的思想傾向
C.《三國演義》既表現了曹操英武豪邁,又揭露其奸詐殘忍
D.《三國演義》并沒有刻意地去掩飾曹操的諸多惡德劣行
3.“材料一”說曹操是“圓的人物”,請結合“材料一”,解釋何謂“圓的人物”。
材料二
《三國演義》作為一部世代累積型作品,其“擁劉反曹”思想傾向有著深遠、復雜的社會歷史背景和思想文化淵源。
三國之后,歷代史家和統治者從統治階級的政治需要出發采取了“擁劉”或“擁曹”的不同態度。但實質上,這種“擁劉”與“擁曹”之爭不過是封建正統觀念在不同歷史條件下的表現而已。
曹操的兒子曹丕逼漢獻帝下臺,建立曹魏王朝后,繼起的司馬氏集團如法炮制,經過一系列的宮廷政變,逐步削弱曹魏勢力,最后推翻曹魏統治,建立了西晉王朝。因為司馬集團是以同樣的方式獲得政權的,所以它必須奉曹魏為正統,將自己定格為曹魏的繼承者,故陳壽的《三國志》將曹魏樹為正統。東晉是一個偏安的政權,情況有點類似于蜀漢,于是,習鑿齒的《漢晉春秋》提出,蜀漢才是正統。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做了皇帝,不是正常的政權過渡,所以歐陽修在《正統論》中,認為曹魏是正統。南宋偏安,又有點類似固守四川的蜀漢,于是朱熹提出蜀漢是正統。明清的統治者,在理論上無法接受這種權臣架空、威逼皇帝并取而代之的模式,于是在經歷了數百年的爭論以后,終于將曹操和司馬懿父子歸入篡逆的奸臣。永樂年間的《春秋大全》,更是正式地將曹操歸入“亂臣賊子”行列。
而民間,從兩晉南北朝開始,“擁劉反曹”傾向就日趨鮮明。尤其宋元時期,民族矛盾尖銳,因此,偏處西南一隅的蜀漢被當作漢族政權的象征,而盤踞中原的曹魏則被視為漢族政權的篡奪者。同時,民間的“擁劉反曹”情結還反映了處于社會底層的廣大人民在困苦的生活境遇中對明君賢相的渴望。宋元時期,社會民眾飽受壓迫摧殘。他們無力改變現實,于是將對生活的理想寄托在掌握國家政權的國君和文臣武將身上。歷史上流傳下來的蜀漢君臣的賢明、仁義正好符合民眾渴望明君賢相的理想,而曹操的奸詐、殘忍正是他們所厭惡和恐懼的。于是,蜀漢君臣成為民間理想君臣的代名詞,并在民間流傳和文藝創作中不斷被美化;而曹操則成為百姓眼中殘民害民的君主代表,并在民間流傳和文藝創作中不斷被丑化。
元明之際,生活于社會底層的羅貫中正是在元末動亂的社會環境中,在民間濃重的“擁劉反曹”氛圍中,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思想觀念,將“擁劉反曹”思想傾向熔鑄于《三國演義》的創作中。他將大部分藝術心血都傾注在了劉蜀集團的那些“虎賁之士”身上,而曹操作為作者塑造的一個反面人物,卻是“腹隱機謀”,他的智慧加上他的善用人才,使他在三國這個紛爭的社會里所向披靡,無往不勝,但所有的英雄業績一旦和他在道德倫理上的丑行結合起來,就頓時黯然失色了。
(取材于趙鳳杰《<三國演義>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4.下列對“材料二”內容的分析或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對統治者來說,無論“擁劉”還是“擁曹”,都是為了鞏固自己政權的輿論需要。
B.民間流傳和文藝創作不斷丑化曹操,是廣大民眾“擁劉反曹”情結助推的結果。
C.經過數百年的爭論,曹操終于被歸入“亂臣賊子”之列,這說明歷史自有公論。
D.羅貫中“擁劉反曹”的思想傾向既來源于他所處的時代,也與其所屬階層有關。
5.“材料二”第三段中,“同樣的方式”指的是。
6.從“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曹操在歷史上并不總是以負面的形象出現。這可從許多文學作品中得到驗證。比如蘇軾就曾在《赤壁賦》中盛贊曹操:“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固一世之雄也。”
材料三
千百年來,對于曹操的歷史評價之所以難以統一,起因于衡量歷史人物的標準從來就沒有統一過。這個標準就是封建的正統觀念。而正統觀念自身充滿了矛盾、虛偽和混亂,經不起認真的推敲。
正統觀念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和華夷之辨。可是,帝王有沒有嫡長子,有沒有一個身體和心理健康的嫡長子,嫡長子是不是具有作為最高統治者的智商和能力,都沒有絕對的把握。嫡長子繼承制來自宗法制。更重要的是,帝王視天下為一家一姓之私產,奉行一種“老子打江山,子孫坐江山”的觀念,而這種保證子孫坐享其成的制度又往往促成了子孫的腐敗和無能。至于華夷之辨,有人認為,漢人建立的王朝代表正統。按照這種標準,元朝和清朝都不是正統。但歷史上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并不以為自己是“夷”,因為所謂“華夷之辨”,常常是從文化的意義上來看的,血緣、種族和地理的因素反而是次要的。只要繼承了中華的傳統文化,就是正統。事實上,漢族從來也沒有“純”過,漢族本是華夏眾多民族融合的產物。在歷史上,只要使用漢字,奉儒家學說為正宗,遵循禮教,在中華大地上實行了有效的統治,那就會被認為是正統。
更何況,在有些文人那里,所謂“正統”更是一個十分混亂的概念。《三國演義》評點者毛宗崗曾說,要讀懂《三國演義》,“當知有正統、閏運、僭國之別”。所謂“閏運”,指的是不正常的時世、亂世,如閏月之于正常的年份。毛宗崗說蜀漢是正統,是三國中唯一合法的政權,因為劉備是“帝室之胄”。可是,劉備是否景帝的后裔,誰也說不清楚。毛宗崗認為:曹魏是“竊國之賊”,而且曹魏沒有統一中國;西晉雖然統一了中國,但西晉“以臣弒君,與魏無異”,是一丘之貉,“亦不得為正統”。不但西晉不是正統,東晉也不是正統,因為“東晉偏安”,“愈不得以正統歸之”。他甚至認為,“煬帝無道而唐代之,蹈魏、晉之陋轍,則得天下之正不如漢也”。至于宋朝,“終宋之世,燕云十六州未入版圖,其規模已遜于唐,而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取天下于孤兒寡婦之手,取得天下之正亦不能如漢也”。總之,按照毛宗崗的意思,中國歷史上沒有幾個朝代是正統,真正合格的只有漢朝和劉備的蜀漢。可見,毛宗崗的正統概念也是一片混亂。他指責魏和東晉是“偏安”,指責宋的版圖不廣,卻不知蜀漢更是偏安的一朝。
(取材于張國風《曹操的“正”與“反”》)
7.下列對“材料三”中有關知識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黃袍:古代帝王袍服。“黃袍”作為帝王專用衣著源于唐朝,后來“黃袍”被看作古代帝王服色的象征。
B.帝室之胄:胄,從由從月,本義為頭盔,引申為受到保護的帝王或貴族子孫。“帝室之胄”即帝王的子孫。
C.華夷:華夏與蠻夷。古代華夏族是文明中心,稱合于華夏禮俗者為華夏、中國人,不合者為蠻夷、化外之民。
D.以臣弒君:弒,從殺,式聲,古代專指臣殺君,貶義詞。“以臣弒君”即以臣子的身份謀殺自己的君王。
8.請根據以上三個材料,簡析《三國演義》及民間“貶曹”的原因。
科目:xxyw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后面的練習
田老師給一年級上課了。他先把這首詩念一遍,串講一遍,然后,以這四句詩為起承轉合,編出一段故事,娓娓動聽地講起來:
一個小孩子,牽著媽媽的衣襟兒去姥姥家,一口氣走了二三里。路過一個小村子,只有四五戶人家,正在做午飯,家家冒炊煙。娘兒倆走累了,看見路邊有六七座亭子,就走進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腳。亭子外邊,花開得很茂盛,小孩子伸出小手指念叨著:“……八枝,九枝,十枝。”他越看越喜歡,想折下一枝來。媽媽攔住了他,說:“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面歇腳的人就不能看景了。”后來,這兒的花越開越多,數也數不過來,變成了一座大花園……
1
.省略號的用法主要有三種:a.引文的省略;b.內容的省略;c.說話斷斷續續。下面兩句話中的省略號各是什么含義?(1)
小孩子伸出小手指念叨著:“……八枝,九枝,十枝。”[ ](2)
后來,這兒的花越開越多,數也數不過來,變成了一座大花園……[
]2
.“后來,這兒的花越開越多,數也數不過來,變成了一座大花園……”請你用一句詩來形容這美麗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如果在亭子旁邊立一塊警示牌,告誡人們要愛惜這里的花兒,你準備寫什么內容?請把你想好的警示語寫下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xxyw 來源: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后面的練習
田老師給一年級上課了。他先把這首詩念一遍,串講一遍,然后,以這四句詩為起承轉合,編出一段故事,娓娓動聽地講起來:
一個小孩子,牽著媽媽的衣襟兒去姥姥家,一口氣走了二三里。路過一個小村子,只有四五戶人家,正在做午飯,家家冒炊煙。娘兒倆走累了,看見路邊有六七座亭子,就走進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腳。亭子外邊,花開得很茂盛,小孩子伸出小手指念叨著:“……八枝,九枝,十枝。”他越看越喜歡,想折下一枝來。媽媽攔住了他,說:“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面歇腳的人就不能看景了。”后來,這兒的花越開越多,數也數不過來,變成了一座大花園……
1
.省略號的用法主要有三種:a.引文的省略;b.內容的省略;c.說話斷斷續續。下面兩句話中的省略號各是什么含義?(1)
小孩子伸出小手指念叨著:“……八枝,九枝,十枝。”[ ](2)
后來,這兒的花越開越多,數也數不過來,變成了一座大花園……[
]2
.“后來,這兒的花越開越多,數也數不過來,變成了一座大花園……”請你用一句詩來形容這美麗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如果在亭子旁邊立一塊警示牌,告誡人們要愛惜這里的花兒,你準備寫什么內容?請把你想好的警示語寫下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gzyw 來源: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練習。
孔孟在儒家的傳統中,孔孟總是形影相隨,既有大成至圣,則有亞圣。既有《論語》,則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他們的宗旨也始終相配合。《史記》說:“孟子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今人馮友蘭,也把孔子比作蘇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圖。
但是我們仔細比較他們,卻也發現很多不相同的地方。……
孔子對“禮”非常重視。孔子雖然稱贊管仲對國事有貢獻,但仍毫不遲疑地攻擊他器用排場超過人臣的限度。顏淵是孔子的得意門徒,他死時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卻根據“禮”的原則反對厚葬顏淵;又因為“禮”的需要,孔子見南子,使子路感到很不高興。孔子雖不值陽貨的為人,但為了禮尚往來,他仍想趁著陽貨不在家的時候去回拜他。孟子就沒有這樣的耐性。齊宣王稱病,他也稱病。他見了梁襄王,出來就說:“望之不似人君。”魯平公沒有來拜訪他,他也不去見魯平公。他對各國國君的贈儀,或受或不受,全出己意。他做了齊國的吊喪正使,出使滕國,卻始終不對副使談及出使一事。
這中間的不同,不能說與孔孟二人的個性無關。或許《論語》與《孟子》兩部書的取材記載不同,也有影響。但是至圣和亞圣,相去約兩百年,中國的局勢,已起了很大的變化。孟子說“此一時也,彼一時也”,這八個字正好可以用來說明他們之間的距離。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是春秋時代的末期。孟子的生卒年月,雖不能確定,但是他最活躍的時間,也是戰國時代的前中段。《孟子》一書開篇即提到他見梁惠王,那是公元前336年的事,距離戰國開始已67年,又115年之后秦才滅六國統一中國。在春秋的時候,周朝的封建制度,已不能維持,但是還沒有完全敗壞。以前各小國各自為政,里面主持國政的卿和大夫以及擔任下級軍官的士,全部世襲,一切都按成規,而現在一切都接受“禮”的約束之原則已不再適用,但是公侯伯子男的互相征伐,仍以道德的名義出之。縱使叛逆篡位也還要邀請與自己利害相關的各方支持。但是最重要的是,這時的戰事還未波及全民,不致使父母兄弟妻子離散。
春秋時代的車戰,是一種貴族式的戰爭,有時彼此都以競技的方式看待,布陣有一定的程序,交戰也有公認的原則:也就是仍不離開“禮”的約束。“不為己甚”是當時的一般趨勢。根據原則,在某種情形之下,不追擊敵人。在某種情形之下,不向主敵射擊,不設險以譎詐取勝。既已給敵兵第一下的創傷,不乘勢作第二次的戳刺。頭發斑白的人,不拘為俘虜。這些態度與歐洲中古的騎士精神很相仿佛,雖然這些原則并不可能全部遵守,但是接戰時間短促,參戰的人數受車數的限制。總之,春秋時代的戰事,顯示了社會的不穩定性。但戰事的本身,還不足以造成社會的全面性動蕩。
針對這些條件,孔子對當時情形,還沒有完全失望。他的閑雅代表著當時的社會,相對于戰國的暴亂而言,還相當的寧靜。所以他仍提倡“克己復禮”,顯示著過去的社會秩序仍可恢復。他有時也發牢騷,說什么“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可是要他表示方針的時候,他的辦法端在“正名”,也就是恢復一切事物原有的名分。“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更表現一腔復古的熱忱。
孟子有時候被人稱為有“革命性”,這是因為戰國時代的動亂,使他知道,只是恢復故態而不改弦更張是不能濟事的。齊人準備伐燕,他說燕可伐。齊宣王問他貴戚之卿應做的本分,他說:“君有大過則諫,反復之而不聽則易位。”也就是容許廢君而另立族中賢人。梁襄王問他:“天下惡乎定?”他答道:“定于一。”襄王又追著問:“孰能一之?”孟子就說:“不嗜殺人者能一之。”他又曾和梁惠王說過“地方百里,而可以王”。這已經不是孔子所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的嚴格規矩了。
孟子開始游說的時候,也正是商鞅受刑,蘇秦、張儀提倡合縱連橫之季。戰國七雄,已經準備長期的大廝殺。雖然這時候的戰事還沒有像戰國末季那樣劇烈——凡是年齡十五歲以上的都要向防地報到,降卒四十萬或四十五萬一起坑埋——但是這時也不再是春秋時代競技式的戰爭了。商鞅相秦,第一件事就是“令民為什伍”,即是以一種軍事組織的原則,加之全民。在戰場上騎兵既登場,步兵人數也大量增加。“斬首六萬”,“斬首七千”,已經開始見于各國的紀錄。孟子說:“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這句話可能反映著當時各國備戰的情況,也可以說是他對當時國君草營民命的一種控訴。他所說的“民有饑色,野有餓殍”不可能是無的放矢。
(1)下列說法,不能支持“孔孟也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這一觀點的一項是
[ ]
A.孔子贊許門人曾皙的悠閑,而孟子則主張“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B.孔子說“觀過,斯知仁矣”,孟子說“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
C.孔子主張“成仁”,孟子則曰“取義”,可見“孟子序詩書,述仲尼之意”。
D.孔子講究“禮”,欲趁陽貨不在家時回拜他,孟子則率由己意來處理各國國君的贈儀。
(2)作者認為,造成孔孟不同的原因有哪些?試分三點簡要回答。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3)從文中看,下列說法都表現了“禮”的約束作用的一項是
①孔子反對厚葬顏淵。
②子路很不滿意孔子會見南子。
③各諸侯國主持國政的卿和大夫全部是世襲的。
④公侯伯子男的相互征伐或廢君另立,都以道德的名義出之。
⑤戰國時期,諸侯兼并,遂形成戰國七雄。
⑥孟子認為“不嗜殺”即可統一天下,“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 ]
(4)春秋階段和戰國階段的戰爭主要有哪些不同點?
(5)文中有一段話,可以用來解釋孔子提倡的“克己復禮”,這句話是
(6)本文闡述了孔子和孟子在思想言行上很多具體的不同點,讀了以后你認為孔孟之間根本的不同點是什么?(可以查閱相關資料,也可以網上檢索,寫一篇小論文。)
科目:gzyw 來源: 題型:048
閱讀下面這段文字,完成后面的練習。
“莊子釣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內累矣。’”
先秦諸子,誰不想做官?“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在其位,謀其政。”“君子之仕,行其義也。”誰不想通過世俗的權力,來杠桿天下,實現自己的烏托邦之夢?莊子的機會來了,但莊子的心已冷了。這是一個有趣的情景:一邊是濮水邊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莊周先生,一邊是身負楚王使命,恭敬不怠、顛沛以之的兩大夫。兩邊誰更能享受生命的真樂趣?這可能是一個永遠聚訟不已,不能有統一志趣的話題。對幸福的理解太多樣了。我的看法是,莊周們一定能掂出各級官僚們“威福”的分量,而大小官僚們永遠不可能理解莊周們的“閑福”對真正人生的意義。這有關對“自由”的價值評價。這也是一個似曾相識的情景——它使我們一下子就想到了距莊子約七百多年前渭水邊上發生的一幕:八十多歲的姜太公用直鉤釣魚,用意卻在釣文王。他成功了。而比姜太公年輕得多的莊子(他死時也大約只有六十來歲),此時是真心真意地在釣魚。且可能毫無詩意——他可能真的需要一條魚來充實他的轆轆饑腸。莊子此時面臨著雙重誘惑:他的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從容不迫的游魚,他的背后則是楚國的相位——楚威王要把境內的國事交給他了。大概楚威王也知道莊子的脾氣,所以用了一個“累”字,只是莊子要不要這種“累”?多少人在這種累贅中體味到權力給人的充實感成就感?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1)從文中看,“這有關對‘自由’的價值評價”一句中的“這”指的是:
(2)文中“這也是一個似曾相識的情景”是怎樣一個情景,用簡要的語言加以概括。
(3)“莊子此時面臨著雙重誘惑”,這里的“雙重誘惑”指的是什么?
(4)文中有一處語句能解釋“各級官僚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它是: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
(16屆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九年級學生將開展一次以“品味漢字”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參加。
【書寫漢字】漢字是全世界最美麗的文字,她不是僵硬的符號,而是有著獨特性格的精靈,請將“杏花 春雨 江南”這六個字規范準確地寫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妙解漢字】漢字對于中國文化的意義,除了是語言的表達方式外,還蘊含著許多哲學思想。例如:“俗”字,就是一個人一個谷,人吃五谷,即是俗。但是誰又能脫俗呢?除非不食人間煙火。還有“仙”字,人在山中就是仙,因為擺脫了市井塵世的困擾。請你仿照這種解釋,從下面漢字中任選一個,說說“漢字中的哲學”。 值 悟 研
【感悟文字】漢字不僅形美,意美,而且音也美。但有人認為現在已進入電腦時代,無須練字了。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表達心愿】閱讀下面的材料,也試著選一個漢字作為你的2014年度漢字,并簡述選擇的理由。(2分)
“夢”和“微”當選為2012年度漢字
“ 夢”字在2012年度“漢語盤點”活動中脫穎而出。“漢語盤點”活動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中國網絡電視臺共同主辦。2012年,奧運“夢”、飛天“夢”、航母“夢”、諾貝爾獎“夢”……國人很多的夢都在2012年夢想成真。“微”字也當選“2012年度漢字”,它是由《新周刊》主辦的新銳榜活動中選出的。“微”指微博的“見微知著”、微信的“造微入妙”、微公益的“積微成著”,草根群體的“身微力薄” ……2012年,人微言不輕,勢單但力不薄。一個個貪官在微博監督下現出原形,一次次轉發讓細小的聲音變得嘹亮……央視主持人白巖松的解讀尤為貼切:“微是你我,是每一個推動社會進步的微小分子,是每一個被打撈上岸不再沉沒的聲音,是每一個能被看見、能被聽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