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學年度德州市第二學期期中質量檢測
七年級政治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下列每小題的4個選項中,至少有1個是符合題意的,把符合題意的選項前面的字母填入題后括號內。錯選、多選、漏選,該小題不得分。每小題l分,共8分)
1、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一些煩惱。對待成長煩惱,我們不應該:
①自己悶在心里,任其發展; ②與同學交談,以免同學恥笑;
③向老師、家長、親友訴說; ④瞞著父母,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2、青春期男女同學之間正常交往具有重要意義。表現在:
①能使我們步入青春期的大門; ②能使我們的人格獨立、與眾不同;
③有利于我們的身心健康; ④能使男女生優勢互補,取長補短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
3、初一學生張某由于經常幫助女同學打掃衛生,有些流言蜚語總是圍繞著他,而對流言,他應該:
①不去理睬,做自己該做的; ②不再幫助女生,不再和女生交往;
③與那些散播流言的同學打仗; ④問心無愧,就要堅持下去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4、高翔同學在課堂上因違紀受到老師批評。下課后,他拿起個黑板擦對著玻璃窗扔去,玻璃被擊碎。高翔同學的做法:
①合理地宣泄了情緒; ②維護了自身的權利;
③損害了他人和集體的利益; ④違反了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
5、你認為以下男女同學交往方式中不恰當的是:
①小梅從不與男生打交道;
②班里的男女生經常在一起參加文體活動;
③打掃衛生時,男生搶著干臟、累的活;
④小欣經常給女生起綽號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工人張某在工作之余迷上打撲克,先是打著玩,后來就贏香煙、糖果、瓜子,再后來就開始贏錢,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賭癮越來越大。錢輸光了,就開始偷家里和他人的財物。后來他被公安人員抓獲。這說明:
①庸俗的情趣害己、害人、害社會; ②業余時間的興趣和愛好是庸俗的:
③庸俗情趣導致個人道德失范; ④打撲克、下棋是賭博行為
A、①②③ 8、①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7、我們要品味美好的生活,追求高雅情趣。因為高雅情趣:
①是健康的、科學的、文明的、向上的情趣;
②能使人修身養性,有益身心健康;
③有助于開發智力和激發活力;
④能催人上進,使人道德高尚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8、豐富文化生活是培養高雅情趣的重要途徑,豐富文化生活應做到科學化。下列文化生活不符合科斗學化要求的是:
①通宵上網聊天; ②剛吃完飯就去打球;
③邊做作業,邊聽音樂; ④課余時間聽音樂、打籃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二、觀察探究題。(16分)
9、學習與收獲。
本學期以來,我們學習了七年級《思想品德》第五、六兩個單元四課內容,請將你學習和掌握的以下內容寫出來。
消除煩惱和控制心理沖動的方法: (2分)
與異性同學交往的恰當方式: (2分)
調解和控制情緒的方式方法: (2分)
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要求和途徑: (3分)
10、
請評析兩幅漫畫中幾名中學生的行為。 (4分)
11、漫畫中的男生盲目地追隨別人可能會產生怎樣的后果?(3分)
三、指點迷津。(7分)
12、曉梅和小強都愛好文藝,積極參加班級和學校的文藝活動。由于經常搭檔,時常來往,成為好朋友。最近,曉梅發現有的同學在背后議論他們,說“閑話”,令她非常苦惱。
(1)曉梅應該怎么辦?請你給她提幾點建議,幫助她消除煩惱。(3分)
(2)請你評析說“閑話”的同學的做法?(4分)
四、故事感悟。(10分)
13、著名發明家愛迪生是一位善于從黑暗中發現陽光的人。1914年,一場殘酷的大火燒壞了愛迪生的研制工廠。第二天早晨,這位年已67歲的發明家徘徊在廢墟之上,沒有怨天尤人,沒有悲觀失望,說:“災禍也給人帶來價值,我們所有的錯誤都被燒掉了,現在我們又可以一切重新開始。”
愛迪生面對災禍的表現,給我們什么啟示?(4分)
14、最近,媽媽發現小伍特別愛穿一些奇怪的衣服,還佩戴各式各樣的飾物,便對他說: “你是學生,這樣穿可不太好。”小伍卻不以為然地說: “你知道什么!這才叫‘酷’。”媽媽又說了他幾句,小伍生氣地說: “我已經長大了,穿什么是我自己的事情,不用你管!”
(1)小伍理解的“酷”是什么?你是怎樣理解“酷”的?(2分)
(2)小伍對媽媽說:“你知道什么”,反映了他的一種什么心態?(2分)
(3)小伍是怎樣理解“長大”的含義的?你又是怎樣理解的?(2分)
五、觀察擦究。(9分)
(1)面對激烈的比賽,兩位同學的情緒有何不同?結果會怎樣?(6分)
(2)這組漫畫給我們什么啟示?(3分)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