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現在太陽向外輻射的能量是由于太陽內部氫核聚變產生的,大約在40億年以后太陽內部將會啟動另一種核反應,其核反應方程為:,到那時太陽向外輻射的能量是由上述兩種核反應共同產生.若已知
的質量為m1,
的質量為m2,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3 m1> m2 B.3m1 < m2 C.3m1 = m2 D.m1 = 3m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閉合電鍵S,燈L1、L2正常發光,由于電路出現故障,突然發現燈L1變暗,電流表讀數變小,則故障可能是( )
A.R1斷路。 B.R2斷路
C.R3短路。 D.R4短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據環球時報2月11日報道,美國和俄羅斯的兩顆衛星2009年2月10日在太空相撞,相撞地點位于西伯利亞上空500英里(約805公里)。相撞衛星的碎片形成太空垃圾,并在衛星軌道附近繞地球運轉,國際空間站的軌道在相撞事故地點下方270英里(434公里)。若把兩顆衛星和國際空間站的軌道看作圓形軌道,上述報道的事故中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這兩顆相撞衛星在同一軌道上
B.這兩顆相撞衛星的周期、向心加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C.兩相撞衛星的運行速度均大于國際空間站的速度
D.兩相撞衛星的運行周期均大于國際空間站的運行周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在勻強電場中有一△ABC,該三角形平面與電場線平行,O為三條中線AE、BF、CD的交點。將一電荷量為1.Ox10-8C的正點電荷從A點移動到C點,電場力做的功為3.0x10-7J;將該點電荷從C點移動到B點,克服電場力做的功為2.0×10-7J,設C點電勢為零。由上述信息通過計算或作圖不能確定的是
A.勻強電場的方向
B.過A點的等勢線
C.O點的電勢
D.將該點電荷沿直線AO由A點移到O點動能的變化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de和fg是兩根足夠長且固定在豎直方向上的光滑金屬導軌,導軌間距離為L,電阻忽略不計。在導軌的上端接電動勢為E,內阻為r的電源。一質量為m、電阻為R的導體棒ab水平放置于導軌下端e、g處,并與導軌始終接觸良好。導體棒與金屬導軌、電源、開關構成閉合回路,整個裝置所處平面與水平勻強磁場垂直,磁場的磁感應強度為B,方向垂直于紙面向外。已知接通開關S后,導體棒ab由靜止開始向上加速運動,求:
(1)導體棒ab剛開始向上運動時的加速度以及導體棒ab所能達到的最大速度;
(2)導體棒ab達到最大速度后電源的輸出功率;
(3)分析導體棒ab達到最大速度后的一段時間△t內,整個回路中能量是怎樣轉化的?并證明能量守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已知地球半徑為R,質量為M,自轉角速度為w,地面重力加速度為g,萬有引力常量為G,地球同步衛星的運行速度為v,則第一宇宙速度的值不可表示為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質量不計的輕質彈性桿P插在桌面上,桿另一端固定一個質量為m的小球。今使小球沿水平方向做半徑為R的勻速圓周運動,角速度為ω,如圖所示,則桿的上端受到的作用力大小為( )
A.mω2R B.
C. D.不能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圖為測定運動員體能的裝置,輕繩拴在腰間沿水平線跨過定滑輪(不計滑輪的質量與摩擦),下懸重為G的物體。設人的重心相對地面不動,人用力向后蹬傳送帶,使水平傳送帶以速率v逆時針轉動。則 [ ]
A.人對重物做功,功率為Gv
B.人對傳送帶的摩擦力大小等于G,方向水平向左
C.在時間t內人對傳送帶做功消耗的能量為Gvt
D.若增大傳送帶的速度,人對傳送帶做功的功率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共20分)
(1)為解決樓道的照明,在樓道內安裝一個傳感器與電燈控制電路相接,當樓道內有人走動而發出聲響時,電燈即被接通電源而發光,這種傳感器輸入的是 信號,經過傳感器轉換后,輸出的是 信號。
(2)某同學設計了一個測定滑塊與木板問動摩擦因數的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 其中M為滑塊,m和m′是質量可調的片碼,細繩和滑輪的質量都可以忽略不計。實驗過程中,該同學在片碼總質量m+ m′=m0保持不變的條件下,改變m和m′的大小,測出不同,m下系統的加速度,然后通過實驗數據的分析就可以求出滑塊和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
①在實驗器材方面,該同學選擇了打點計時器、每片質量為150g的片碼總共10片、滑 塊、木板、滑輪各一個、細線若干。,除此以外根據本實驗所要測量的物理量,你認為除了該同學已選擇的儀器以外,在下列備選儀器中還需要: (填寫字母代號即可)。
A:秒表 B:毫米刻度尺 C:學生用直流電源 D:學生用交流電源
②以下是為了測量滑塊的加速度,由實驗得來的一條紙帶。從比較清晰的O點開始,該同學每數5個點做為一個汁數點,它們分別為:A、B、C、D、E、F等,測量出各相鄰 計數點之間的距離,如圖2所示。根據這條紙帶,求出這次實驗時滑塊的加速度為:
m/s2(結果保留到小數點后兩位)。
③在實驗的數據處理過程中,該同學以片碼m的質量為橫軸,以系統的加速度a為縱軸,繪制了如下圖3所示的實驗圖線。
理論和實驗均已證明,在滑動的條件下,a和m是一次函數關系,即可以寫成:
。a=km+c(式中的k和c為常數)的形式。那么,本實驗中的常數具體表達式因數肚:k= ,c= ;結合本實驗圖線得出的滑塊與木板問的動摩擦因數μ=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一個質量為的小球被長為L的輕質細繩懸掛,小球可以繞懸點O在豎直平面內擺動,不計空氣阻力,則開始小球靜止且恰能與地面接觸而不發生相互作用,一個質量為
的小物塊在光滑水平面上滑行并與小球發生正碰,碰后物塊靜止不動而小球在豎直平面內剛好可以通過最高點做圓周運動,當小球再次與物塊發生正碰后,小物塊速度變為最初速度的一半,已知重力加速度為
,兩物體均可視為質點,試求
小物塊最初的速度V0的大小;
第二次碰撞中系統損失的機械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