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是定性研究影響平行板電容器電容大小因素的裝置,平行板電容器的板固定在鐵架臺上并與靜電計的金屬球相連,
板和靜電計金屬外殼都接觸.將極板
稍向上移動,則( )
A. 指針張角變小,兩極板間的電壓變小,極板上的電荷量變大
B. 指針張角不變,兩極板間的電壓不變,極板上的電荷量變小
C. 指針張角變大,兩極板間的電壓變大,極板上的電荷量幾乎不變
D. 指針張角變小,兩極板間的電壓變小,極板上的電荷量幾乎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一上端開口、下端封閉的細長玻璃管豎直放置.玻璃管的下部封有長ll=25.0cm的空氣柱,中間有一段長為l2=25.0cm的水銀柱,上部空氣柱的長度l3=40.0cm.已知大氣壓強為P0=75.0cmHg.現將一活塞(圖中未畫出)從玻璃管開口處緩緩往下推,使管下部空氣柱長度變為l'1=20.0cm.假設活塞下推過程中沒有漏氣,求活塞下推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電動勢,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在電源內部把正電荷從負極移到正極,靜電力做功,電能增加
B.對于給定的電源,移動正電荷非靜電力做功越多,電動勢就越大
C.電動勢越大,說明非靜電力在電源內部從負極向正極移送單位電荷量的電荷做功越多
D.電動勢越大,說明非靜電力在電源內部把正電荷從負極到正極移送電荷量越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A、B兩物體在同一直線上從某點開始計時的速度圖象如圖中的A、B所示,則由圖可知,在0﹣t2時間內( )
A.A,B運動始終同向,B比A運動的快
B.在t1時刻B運動方向改變
C.A,B的加速度始終同向,B比A的加速度大
D.在t2時刻,A,B的速度相同,加速度也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在絕緣水平面上的兩物塊A、B用勁度系數為k的水平絕緣輕質彈簧連接,物塊B、C用跨過定滑輪的絕緣輕繩連接,A靠在豎直墻邊,C在傾角為θ的長斜面上,滑輪兩側的輕繩分別與水平面和斜面平行.A、B、C的質量分別是m、2m、2m,A、C均不帶電,B帶正電,滑輪左側存在著水平向左的勻強電場,整個系統不計一切摩擦,B與滑輪足夠遠.B所受的電場力大小為6mgsin θ,開始時系統靜止.現讓C在沿斜面向下的拉力F作用下做加速度大小為a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彈簧始終未超過彈性限度,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
(1)求開始時彈簧的壓縮長度x1;
(2)求A剛要離開墻壁時C的速度大小v1及拉力F的大小;
(3)若A剛要離開墻壁時,撤去拉力F,同時電場力大小突然減為2mgsin θ,方向不變,求在之后的運動過程中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Ep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電場的電場線分布如圖所示,、
、
是以電場線上一點
為圓心的同一圓周上的三點,
連線與直線
垂直。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 點電勢與
點電勢相等
B. 、
間的電勢差大于
、
間的電勢差
C. 將一負電荷由點移到
點,電荷的電勢能減少
D. 正電荷在點所受電場力的方向與
垂直且豎直向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汽車在平直公路上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途中用了6s時間經過A、B兩根電桿,已知A、B間的距離為60m,車經過B時的速度為15m/s,則( )
A.經過A桿時速度為5m/s
B.車的加速度為15m/s2
C.車從出發到B桿所用時間為10s
D.從出發點到A桿的距離是7.5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要測某新型手機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電路,電路中為定值電阻,阻值大小為
.
()請按電路圖完成圖乙中實物圖的連接________________.
()閉合開關
前,應先將實物圖中的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到最__________(填“左”或“右”端),電路中定值電阻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閉合
,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測出多組電流表和電壓表的值,作出
圖像如圖丙所示,則電池的電動勢
__________
,電池的內阻
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下列圖示以及文字說明,判斷人或者物體處于超重狀態的是
A. 圖甲,聶海勝在“天宮一號”實驗艙內盤起腿懸空打坐
B. 乙圖,我國“長征二號”火箭把“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加速送上太空的情景
C. 丙圖,表演“水流星”節目中杯子運動到最高點
D. 丁圖,蹦床運動員雙腳離開蹦床,向上運動的過程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一個質量為m的人站在臺秤上,跨過光滑定滑輪將質量為m′的重物從高處放下,設重物以加速度a加速下降(a<g),且m′<m,則臺秤上的示數為( )
A.(m+m′)g﹣m′a
B.(m﹣m′)g+m′a
C.(m﹣m′)g﹣m′a
D.(m﹣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