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我曾想:在水底的魚群中可能有一些鯉魚“科學家”。我想這些鯉魚“科學家”會對那些提出在睡蓮之外還存在有另外一個平行世界的魚冷嘲熱諷。它們認為,唯一真實存在的事物就是魚兒們看得見摸得著的,水池就是一切。水池之外看不見的世界沒有科學意義。
請談談你對這段文字的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青蒿素是中醫藥學給予人類的一份珍貴禮物。和植物化學的其他發現在藥物開發中的應用相比,從青蒿提取物到青蒿素的研發歷程相當快速,然而,這絕不是中醫藥智慧的唯一果實。
這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在20世紀70年代的歷史環境下,新藥的臨床試驗很難開展。為了戰勝瘧疾,我和我的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第一批嘗試青蒿提取物,以確認其對人體的安全性。
這段文字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研究的轉折點出現在青蒿上,其提取物顯示有一定的抗瘧效果,然而,實驗結果很難重復,而且似乎與文獻記錄相悖。為了尋求答案,我們查找了大量的文獻。最早提到青蒿治療瘧疾的記錄,出現在東晉葛洪所著的《肘后備急方》,書中有這樣的記錄:
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
這句話讓我深受啟發:我們使用通常的加熱提取方式,也許恰恰破壞了青蒿的活性成分。因此考慮改為低溫提取,以保存其抗瘧有效成分。改變提取方式后,抗瘧效果果然大幅度提升!
把引用的內容刪掉好不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屠呦呦
非常榮幸在這里接受今年的“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這一生物醫學領域最負盛名的獎項,衷心感謝評委會對我在發現青蒿素及其治療瘧疾的功效等方面貢獻的肯定。
我在童年的時候,曾目睹民間中草藥治病救人的事例。那時候,我完全沒有想到,我的生命會和這些神奇的中草藥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我也從沒夢想過有今天這樣的隆重時刻,我的研究被國際科學界稱頌。
1955年,我從北京醫科大學藥學系畢業,在衛生部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開始了富有意義的工作,特別在全脫產學習中國傳統醫學的那兩年半中,我對中草藥從好奇轉化為熱衷。那兩年半的訓練,使我發現了中醫藥學的豐富寶藏,領悟了中國傳統哲學有關人體和宇宙的精妙思想。在中醫藥學和現代醫藥科學緊密結合的原則下,我的團隊運用現代科學和技術,繼承了中醫藥學的精髓,成功地從青蒿中發現并提取出青蒿素。
奎寧的發現,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秘魯歷史上對金雞納樹的利用;青蒿素的發現,則是中醫藥學贈予人類的瑰寶。在研究最困難、最關鍵的時刻,我從傳統中醫文獻中獲得新的靈感和啟示。青蒿素的發現是人類征服疾病進程中的一小步,基于青蒿素的聯合療法(ACT)已成為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一線抗瘧方案,對此我深感鼓舞和欣慰。為此,我也衷心感謝為青蒿素發現和應用作出諸多貢獻的中國同事們和國際友人們。長久以來,中醫藥服務于中國和亞洲人民,毫無疑問,對傳統醫藥的繼續探索,會給這個世界帶來更多的良藥。我呼吁大力加強國際合作,推動對中醫以及其他傳統醫學的研究,使之最大程度地造福人類。
發現青蒿素的抗瘧療效
瘧疾威脅人類健康長達數千年。20世紀50年代,由于瘧原蟲抗藥性的出現,瘧疾重新開始肆虐,消滅瘧疾的國際努力遭受重挫。1967年,中國政府啟動“523項目”來抗擊瘧疾。中醫研究院任命我領導抗瘧藥研究工作。我帶領由植物化學和藥理學專業研究者組成的團隊,開始從中草藥中尋找并提取可能具有抗瘧療效的成分。
在第一階段,我搜集了2000種中草藥,挑選出可能具有抗瘧作用的640種,從其中的200種中草藥中提取了380余種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測試抗瘧效果,然而進展甚微。
研究的轉折點出現在青蒿上,其提取物顯示有一定的抗瘧效果,然而,實驗結果很難重復,而且似乎與文獻記錄相悖。為了尋求答案,我們查找了大量的文獻。最早提到青蒿治療瘧疾的記錄,出現在東晉葛洪所著的《肘后備急方》,書中有這樣的記錄:
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
這句話讓我深受啟發:我們使用通常的加熱提取方式,也許恰恰破壞了青蒿的活性成分。因此考慮改為低溫提取,以保存其抗瘧有效成分。改變提取方式后,抗瘧效果果然大幅度提升!
我們隨后將青蒿提取物分為酸性和中性兩大部分。在1971年10月4日,我們成功得到了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并獲得對感染瘧疾的小白鼠和猴子百分之百的抗瘧藥效! 我們終于找到了發現青蒿素抗瘧療效的突破口!
從分子到藥物
在20世紀70年代的歷史環境下,新藥的臨床試驗很難開展。為了戰勝瘧疾,我和我的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第一批嘗試青蒿提取物,以確認其對人體的安全性。隨后,我們赴海南對瘧疾病人進行臨床治療,結果振奮人心:病人癥狀迅速消失!
受臨床療效的鼓舞,我們轉向分離提純,得到了抗瘧的有效成分,于1972年11月8日,終于找到了這個熔點在156 ~ 157攝氏度的無色晶體——C 15 H 22 O 5 。后來我們將其命名為“青蒿素”。
青蒿素的發現,是我們研究進展的第一步。我們隨即轉向第二步:將這個天然分子變為藥物。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生長在北方的青蒿,青蒿素含量比較低,藥物生產需要青蒿素含量高的青蒿,“523項目”的大團隊成員在四川找到了含量高的青蒿。
1973年秋,我們在海南瘧疾疫區試用青蒿素膠囊,取得了明確的療效。這樣,我們終于打開了開發新抗瘧藥物的大門。
影響世界
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等單位的協作下,我們確定了青蒿素分子的立體結構,1977年在《科學通報》發表,并迅速被《化學文摘》收錄。1979年,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授予我們“國家發明獎”,表彰青蒿素的發現。
1981年,聯合國發展署、世界銀行以及世界衛生組織贊助的瘧疾化療科學工作組第四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在這個會議上,我國關于青蒿素及其抗瘧性的幾個報告引起熱烈反響。作為這個會議的第一個發言人,我做了題為《青蒿素的化學研究》的報告,隨后這一報告在1982年公開發表。青蒿素的發現及療效開始引起世界關注。1986年,青蒿素成為我國新藥審批辦法實施以來的第一個一類新藥。
發展與超越
青蒿素與以往的抗瘧藥物相比,在化學結構和作用特點上有明顯的差異。我們在研究評價的時候發現,比之青蒿素,雙氫青蒿素 a的效果提高近十倍。更重要的是,用雙氫青蒿素治療的病人復發率很低。在分子中引入羥基,也給發展新的青蒿素衍生物創造了更多的機會。
我們團隊后來將雙氫青蒿素發展成新的藥物。在過去十年,我們也嘗試用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治療其他的疾病。《青蒿素及青蒿素類藥物》一書于2009年出版,這本書記錄了青蒿素發現的歷史及我們在研究進程中所學到的知識。
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推薦采用青蒿素作為一線藥物治療瘧疾。如今,青蒿素聯合療法在世界廣泛應用,這一療法極大減輕了瘧疾的癥狀,拯救了許多人的生命,特別是非洲孩子們的生命。
中醫藥學的貢獻
青蒿素是中醫藥學給予人類的一份珍貴禮物。和植物化學的其他發現在藥物開發中的應用相比,從青蒿提取物到青蒿素的研發歷程相當快速,然而,這絕不是中醫藥智慧的唯一果實。中國的基礎和臨床研究還發現,具有悠久應用歷史的中藥砒霜,用于治療白血病頗具療效,已經成為治療白血病的重要選擇。對治療失憶有效的石杉堿甲,也是從中草藥“千層塔”中提取的,是我國用于治療老年癡呆癥狀的一種臨床用藥。
然而,單一藥物治療某一特定疾病的現象在中醫實踐中非常少見,復方用藥才是中醫幾千年來的主要用藥形式。通常,中醫師按中醫理論和方法診斷病人癥候,對癥開出由多種中藥按君臣佐使組成的處方,并隨著病情的發展和癥候的變化,隨時調整處方的藥味和劑量,以達到良好的療效。這樣的辨證施治療法和有效方藥的積累對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積極貢獻。我們從中藥青蒿研發出抗瘧藥物青蒿素,僅是發掘中醫藥寶庫的努力之一。
心血管疾病的治療也受益于中醫藥學。中醫的一個治則是活血化瘀,這一治則也適用于冠心病的術后維護。中藥提取的芍藥苷等被用于防止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的血管再狹窄,臨床顯示再狹窄率大幅降低。還有許多其他證據支持中醫活血化瘀的臨床療效。
和心腦血管疾病相關的一個新領域也正在發展,即所謂的生物力藥理學,旨在將中藥的藥效和血流的生物力學影響相結合,用于防病治病。實驗研究表明,保健運動可提高血流剪應力,再聯合使用某些活血中藥,可以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
這里所舉中醫藥對人類健康的貢獻,不過滄海一粟。我的夢想是:在同威脅人類健康與生命的疾病的斗爭中,中醫藥學進一步發揮威力,為維護世界人民的健康與福祉作出新貢獻!
為什么先寫研究工作的背景而不直接寫研究工作的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在童年的時候,曾目睹民間中草藥治病救人的事例。那時候,我完全沒有想到,我的生命會和這些神奇的中草藥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我也從沒夢想過有今天這樣的隆重時刻,我的研究被國際科學界稱頌。
這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文章,完成小題。
將生命融入科學 為祖國無私奉獻
吳階平
王淦老(注)是偉大的科學家、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是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也是我們九三學社德高望重的領導人。他在核物理、粒子物理與受控核聚變等方面成果累累,功勛赫赫。1926年“三·一八”慘案那一天晚上,他的清華大學的老師葉企孫對他講:“如果我們的國家有大唐帝國時代那般強盛,這個世界上誰敢欺侮我們?只有科學才能拯救我們的民族!”這番語重心長的話成為他走科學救國道路的推動力。
三十年代中期,他在德國柏林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后回到祖國。四十年代初,他提出了驗證中微子存在的實驗方案,美國科學家根據這個方案在世界上第一次確切地證明了中微子的存在。王淦老在人類認識微觀世界的里程碑上的貢獻,得到了國際公認。五十年代末期,他領導的研究小組在世界上首次發現了反西格瑪負超子,使理論上關于任何粒子都存在其反粒子的預言得到進一步的證明,把人類對物質微觀世界的認識又向前推進一大步,在國際上產生了深遠影響。
1961年,年過半百的王淦老從蘇聯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歸國。他以“我愿以身許國”的赤膽患心,接受了參與領導研制戰略核武器的任務,從此隱姓埋名,苦戰在戈壁荒原,與外界隔絕__年。那時王淦老和同仁們的工作場所就是一個碉堡、十幾頂帳篷。他不顧年事已高,患有高血壓,在風沙彌漫中爭分奪秒,盡可能多地積累實測數據,沒有一天不是泥人、沙人。從1964年10月,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到1967年6月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無不凝聚著王淦老的心血,無不和他的科研工作緊密相連。
六十年代中,王漁老和蘇聯巴索夫院士同時獨立地提出了用激光打靶實現核聚變的設想,成為世界激光慣性約束核聚變理論和研究的創始人之一,也使我國在這一領域的預研工作走在了當時世界各國的前列。
在耄耋之年,王淦老仍以驚人的毅力,清晰的頭腦,敏銳的目光,注視著世界科技前沿的發展,關心著祖國的科技決策。他就我國科技發展情況和問題提出過一系列重要建議,均受到黨和國家的重視并先后被采納實施。1986年3月,針對美國提出的“戰略防御”和西歐的“尤里卡”計劃,王淦老與其他三位科學家一起提出了“以力所能及的資金和人力,跟蹤新技術發展的進程”這一對我國高技術的發展有深遠意義的建議,在鄧小平同志親自批示和積極支持下,國務院在聽取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著名的“863”計劃,為我國高技術發展開拓了新的局面。
面對我國經濟大發展,能源短缺的情況,王淦老又率先提出和平利用核能、加快核電站建設的建議,并為此奔走宣講,以增強人們對核能的開發與利用的認識。
王淦老不僅是杰出的核物理學家,同時還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家。他十分重視發現和培養人才。關心愛護中、青年科研人員,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科學家,他的不少學生已成為國際上著名的專家、學者。王淦老對生命充滿熱愛,他曾感慨地寫道:“依我看,時間就是生命,我們上了年紀的人對此深有感覺。中年同志更要珍惜時間,更要拼命工作,把科研摘上去。”他過生日,學生們前來祝賀,他說:“對我來說,最好的祝賀就是你們快拿出成果!”
王淦老1951年加入九三學社,歷任九三學社中央常委、參議委員會主任、名譽主席,是大家公認的享有崇高威望的老前輩。
(選自《人民政協報》1999年2月22日)
(注)王淦老是對王淦昌的尊稱。
三言兩語話主題(思維提升) | 1.文章通過寫王淦老在科學領域的一系列貢獻,表現了他_____________的科學精神,特別是他隱姓埋名,苦戰在戈壁荒原,與外界隔絕17年的經歷,更是表現了他對祖國的忠誠,________________的優秀品質。 |
一枝一葉總關情(審美創造) | 2.畫線句子采用________的手法,引用王淦老所說的話,表現了王淦老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