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北京市海淀區高一下學期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A是靜止在赤道上隨地球自轉的物體,B、C是在赤道平面內的兩顆人造衛星,B位于離地面高度等于地球半徑的圓形軌道上,C是地球同步衛星。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A.物體A隨地球自轉的線速度大于衛星B的線速度
B.衛星B的角速度小于衛星C的角速度
C.物體A隨地球自轉的周期大于衛星C的周期
D.物體A隨地球自轉的向心加速度小于衛星C的向心加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北京市海淀區高一下學期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勁度系數為k的輕彈簧一端固定在墻上,另一端與置于水平面上的質量為m的小物體接觸(未連接),如圖8中O點,彈簧水平且無形變。用水平力F緩慢向左推動物體,在彈性限度內彈簧長度被壓縮了x0,如圖8中B點,此時物體靜止。撤去F后,物體開始向右運動,運動的最大距離距B點為3x0,C點是物體向右運動過程中彈力和摩擦力大小相等的位置,物體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重力加速度為g,則
A.撤去F時,彈簧的彈性勢能為2μmgx0
B.撤去F后物體先做加速度逐漸變小的加速運動,再做加速度逐漸變大的減速運動,最后做勻減速運動
C.物體從B→C,彈簧彈性勢能的減少量等于物體動能的增加量
D.撤去F后,物體向右運動到O點時的動能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北京市海淀區高一下學期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物體做曲線運動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速度的大小可以不發生變化,而方向在不斷地變化
B.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都在不斷地發生變化
C.速度的方向不發生變化,而大小在不斷地變化
D.速度在變化,而加速度可以不發生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北京市海淀區高一下學期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一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共受到三個力即F1、F2和摩擦力作用,木塊處于靜止狀態,其中F1=10N,F2=2N。若撤去力F1,則
A.木塊受到合力大小為10N,方向向右
B.木塊受到合力大小為2N,方向向左
C.木塊受到合力大小為0
D.木塊受到的靜摩擦力大小為2N,方向向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北京市海淀區高一下學期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多選題
一物體在幾個力作用下而處于靜止狀態,若保持其它力恒定而將其中一個力F1逐漸減小到零(方向不變),然后又將F1恢復到原來大小,在整個過程中,物體
A.加速度先增大后減小 B.加速度一直在減小
C.速度先增大后減小 D.速度一直在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北京市海淀區高一下學期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如圖甲所示,其中A為固定橡皮筋的圖釘,O為橡皮筋與細線的結點,OB和OC為細繩,圖乙所示是在白紙上根據實驗結果畫出的力示意圖。
(1)圖乙中的 表示力F1和F2合力的理論值。(填“F”或“F′”)
(2)本實驗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理想實驗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變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北京市海淀區高一下學期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某實驗小組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做了“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量的關系”的實驗。根據實驗測得數據的對應點在圖乙中標出。
(1)根據描出的計數點,請作出鉤碼質量m與彈簧長度l之間的關系圖線。
(2)根據圖線求此彈簧的勁度系數k= N/m。(g取9.8m/m2,計算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3)寫出彈簧彈力F和彈簧長度l之間關系的函數表達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北京市海淀區高一下學期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將打點計時器固定在鐵架臺上,用重物帶動紙帶從靜止開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裝置可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中需要測量物體由靜止開始自由下落到某點時的瞬時速度v和下落高度h。 某同學對實驗得到的紙帶,設計了以下四種測量方案,這些方案中正確的是: 。
A.用刻度尺測出物體下落高度h,由打點間隔數算出下落時間t,通過v=gt計算出瞬時速度v
B.用刻度尺測出物體下落的高度h,并通過 計算出瞬時速度v
C.根據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時,紙帶上某點的瞬時速度等于這點前后相鄰兩點間的平均速度,測算出瞬時速度v,并通過 計算得出高度h
D.用刻度尺測出物體下落的高度h,根據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時,紙帶上某點的瞬時速度等于這點前后相鄰兩點間的平均速度,測算出瞬時速度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北京市海淀區高一下學期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下圖為“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裝置示意圖。用懸掛重物的方法為小車提供拉力,用打點計時器測量小車下滑時的加速度,通過改變重物的質量(本實驗用砝碼作為重物)改變對細繩的拉力,從而探究出小車在不同拉力下的加速度。
(1)實驗中,為了使細線對小車的拉力等于小車所受的合外力,先調節長木板一端滑輪的高度,使細線與長木板平行。接下來還需要將長木板的一端墊起適當的高度,關于這一項操作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小車更快地下滑,因為一個砝碼提供的拉力太小,不足以拉動小車
B.這樣做是不合適的,因為小車將在重力作用下向下運動,從而使得小車加速運動的力不僅僅是細線的拉力
C.這里適當的高度是指在這個高度下,當盤中不加砝碼時,小車恰好能夠勻速運動
D.將長木板的一端墊起適當的高度,觀察判斷小車是否做勻速運動的方法是讓小車連著已經穿過打點計時器的紙帶、細線和砝碼盤,給打點計時器通電,輕推小車,從打出的紙帶判斷小車是否做勻速運動
(2)實驗中設小車的質量為M,砝碼的質量為m,要使小車下滑時受到的合力大小更接近砝碼收到的重力,進行質量m和M的選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組是 。
A.M=200 g,m=10 g、15 g、20 g、25 g、30 g、40 g
B.M=200 g,m=20 g、40 g、60 g、80 g、100 g、120 g
C.M=400 g,m=10 g、15 g、20 g、25 g、30 g、40 g
D.M=400 g,m=20 g、40 g、60 g、80 g、100 g、120 g
(3)如圖所示,是實驗中用打點計時器得到的一條紙帶,A、B、C、D、E、F、G為7個相鄰的計數點,相鄰的兩個計數點之間還有四個點未畫出。測量出相鄰的計數點之間的距離分別為:sAB=4.22 cm、sBC=4.65 cm、sCD=5.08 cm、sDE=5.49 cm、sEF=5.91 cm、sFG=6.34 cm。已知打點計時器的工作頻率為50 Hz,則小車的加速度a=______ m/s2(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北京市海淀區高一下學期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滑雪運動是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運動項目之一,受到眾多年輕人的喜愛。如圖所示,質量為60kg的滑雪運動員,在傾角為30°的斜坡頂端,從靜止開始勻加速下滑90m到達坡底,用時10s.若g取10m/s2,求運動員:
(1)下滑過程中的加速度大。
(2)到達坡底時的速度大;
(3)下滑過程中所受的阻力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