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7屆山東省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彈簧下端懸一滑輪,跨過滑輪的細線兩端系有A、B兩重物,mB=2kg,不計線、滑輪質量及摩擦,則A、B兩重物在運動過程中,彈簧的示數可能為:(g=10m/s2)
A.40N B.60N
C.80N D.10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山東省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多選題
a、b兩個物體做平拋運動的軌跡如圖所示,設它們拋出的初速度分別為、
,從拋出至碰到臺上的時間分別為
、
,則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山東省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物塊沿固定斜面下滑,若在物塊上再施加一個豎直向下的恒力F,則
A.若物塊原來勻速下滑,施加力F后物塊仍將勻速下滑
B.若物塊原來勻速下滑,施加力F后物塊將加速下滑
C.若物塊原來以加速度a勻加速下滑,施加力F后物塊將仍將以加速度a勻加速下滑
D.若物塊原來以加速度a勻加速下滑,施加力F后物塊仍將勻加速下滑,但加速度大于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山東省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多選題
如圖,將質量m=0.1kg的圓環套在固定的水平直桿上。環的直徑略大于桿的截面直徑。環與桿間動摩擦因數m=0.8。對環施加一位于豎直平面內斜向上,與桿夾角q=53°的拉力F,使圓環以a=4.4m/s2的加速度沿桿向右加速運動,則F的大小可能為(取sin53°=0.8,cos53°=0.6,g=10m/s2)
A. 1N
B. 3 N
C. 7N
D. 9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山東省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用DIS研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如圖a所示,實驗中用所掛鉤碼的重量作為細線對小車的拉力F,通過增加鉤碼的數量,多 次測量,可得小車運動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關系圖像。他們在軌道水平和傾斜的兩種情況下分別做了實驗,得到了兩條a F圖線,如圖b所示
(1)圖線_________(填“①”或者“②”)是在軌道右側抬高成為斜面情況下得到的。
(2)在軌道為斜面情況下,軌道傾斜的角度為,則小車與軌道面的動摩擦因數
(已知sin 37°=0.6,cos 37°=0.8)。
(3)在軌道水平時,小車運動的阻力_________N.
(4)圖b中,拉力F較大時,a F圖線明顯彎曲,產生誤差,為避免此誤差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填選項字母)
A.調整軌道的傾角,在未掛鉤碼時使小車能在軌道上勻速運動
B.增加鉤碼數量的同時在小車上增加砝碼,使鉤碼的總質量始終遠小于小車的總質量
C.將無線力傳感器捆綁在小車上,再將細線連在力傳感器上,用力傳感器讀數代替鉤碼的重力
D.更換實驗中使用的鉤碼規格,采用質量較小的鉤碼進行上述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山東省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一個實驗小組在“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系”的實驗中,使用兩條不同的輕質彈簧A和B,得到彈力與彈簧長度的圖象如圖所示。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 a的原長比b的長
B. a的勁度系數比b的大
C. a的勁度系數比b的小
D. 測得的彈力與彈簧的長度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山東省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為進一步探究a、b彈簧的勁度系數,某同學把兩根彈簧如圖1連接起來進行探究.
①某次測量如圖2所示,指針示數為_______ cm.
②在彈性限度內,將50 g的鉤碼逐個掛在彈簧下端,得到指針A、B的示數LA和LB如表1.用表1數據計算彈簧Ⅰ的勁度系數為____ N/m(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由表Ⅰ數據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計算出彈簧Ⅱ的勁度系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山東省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跳蚤是彈跳力很強的小蟲,它原地上跳的加速距離d1=0.80mm,能跳起的最大高度h1=0.24m。而人屈膝下蹲原地上跳的加速距離d2=0.50m,能跳起的最大高度h2=1.0m;假想人具有與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而加速距離仍為0.50m,則人上跳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山東省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質量m=1 kg的物體在F=20 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從足夠長的粗糙斜面的底端A點由靜止開始沿斜面運動,物體與斜面間動摩擦因數為μ=0.25,斜面固定不動,與水平地面的夾角α=37°,力F作用4 s后撤去,撤去力F后5s物體正好通過斜面上的B點。(已知sin 37°=0.6,cos 37°=0.8,g=10 m/s2)。求:
(1)撤去力F時的速度;
(2)力F作用下物體發生的位移;
(3)AB之間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