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所示,兩條光滑的絕緣導軌,導軌的水平部分足夠長并與傾斜部分平滑連接,兩導軌間距L=10cm,導軌的傾斜部分氣水平面成=53°,其中有一段勻強磁場區域abcd,磁場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磁感應強度B=1T,磁場下邊界離水平軌道的高度h=0.8m。水平部分導軌間'有豎直方向等距離間隔也為L的勻強磁場和
,
和
的方向相反,大小相等,即
,F有一質量m=0.01kg、電阻R=0.5Ω、邊長也為L的正方形金屬框,由傾斜導軌上某高度處靜止釋放,金屬框離開磁場abcd時恰好做勻速運動,此后金屬框在水平導軌上滑行一段時間后進入水平磁場區域,最終線框靜止。重力加速度
,感應電流的磁場可以忽略不計,sin53°=0.8,cos53°=0.6。求:
(l)金屬框離開磁場abcd時的速度;
(2)在水平導軌上運動過程中金屬框內產生的電熱;
(3)若金屬框恰能通過n個完整磁場區域,試寫出n與高度h的關系式。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勁度系數為k的輕彈簧的一端固定在墻上,另一端與置于水平面上質量為m的物體A連接(另有一個完全相同的物體B緊貼著A,不粘連),彈簧水平且無形變。用水平力F緩慢推動物體B,在彈性限度內彈簧長度被壓縮了x0,此時物體A、B靜止。撤去F后,物體A、B開始向左運動,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物體A、B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則
A. 撤去F瞬間,物體A、B的加速度大小為
B. 撤去F后,物體A和B先做勻加速運動,再做勻減速運動
C. 物體A、B一起向左運動距離時獲得最大速度
D. 若物體A、B向左運動要分離,則分離時向左運動距離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同學用如圖甲所示實驗裝置(打點計時器、紙帶圖中未畫出)探究在水平固定的長木板上物體加速度隨著外力變化的關系。分別用不同的重物P掛在光滑的輕質滑輪上,使平行于長木板的細線拉動長木板上的物體A,由靜止開始加速運動(紙帶與打點計時器之間的阻力及空氣阻力可忽略)。實驗后將物體A換成物體B重做實驗,進行數據處理,分別得到了物體A、B的加速度a與輕質彈簧秤彈力F的關系圖象如圖丙A、B所示。
(1)由圖甲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
A.實驗時應先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后釋放物體P
B.彈簧秤的讀數F即為物體A或B受到的合外力
C.實驗中物體A或B的質量應遠大于重物P的質量
D.彈簧秤的讀數始終是重物P的重力的一半
(2)該同學實驗時將打點計時器接到頻率為50 HZ的交流電源上,某次得到一條紙帶,打出的部分計數點如圖乙所示(每相鄰兩個計數點間還有4個點,圖中未畫出)。s1=3.61 cm,s2=4.41 cm,s3=5.19 cm,s4=5.97 cm,s5=6.78 cm,s6=7.58cm。則小車的加速度a =____m/s2(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3)該同學研究得到的兩物體的a—F的關系圖象,發現兩個物體的質量不等,且mA____mB(選填“大于”或“小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u型管左端封口,右管半徑R。是左管半徑R1的倍。兩段水銀柱封閉著兩段空氣。當溫度為27℃時,l1= 2cm,l2=3cm,h1=6cm,h2=5cm,h3=l0cm,大氣壓強p0= 76cmHg。如果溫度上升到127℃,求兩部分氣柱的長度l1'和l2'。(攝氏0℃取273K,結果保留兩位小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近代物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射線、射線和射線都是高速運動的帶電粒子流
B. 根據玻爾理論,氫原子輻射出一個光子后,氫原子電勢能減小,核外電子運動的加速度增大
C. 質子、中子、粒子的質量分別為、
、
,質子和中子結合成一個粒子,釋放的能量是
(c是真空中的光速)
D. 用不同頻率的光分別照射同一光電管,其遏止電壓是相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甲所示,在絕緣水平面上方的MM和PP′范圍內有電場強度方向水平向右的電場,電場強度大小沿電場線方向的變化關系如圖乙所示。一質量為m、帶電荷量為+q的小物塊(可視為點電荷)從水平面上的A點以初速度v0向右運動,到達B點時速度恰好為零。若滑塊與水平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A、B兩點間的距離為l,重力加速度為g。則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A. 小物塊在運動過程中所受到的電場力一直小于滑動摩擦力
B. 此過程中產生的內能大于
C. A、B兩點間的電勢差為
D. 小物塊在運動過程中的中間時刻,速度大小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盧瑟福從1909年起做了著名的a粒子散射實驗,并提出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在盧瑟福核式結構模型的基礎上,玻爾引入定態假設和量子化條件提出了氫原子的玻爾模型.
根據玻爾模型,可假設靜止的基態氫原子的軌跡半徑為r、電子的質量為m、電子的電荷量為靜電力常量為k、普朗克常數為h;根據玻爾理論可知電子繞原子核僅在庫侖力的作用下做勻速圓周運動(提示:電子和原子核均可當做點電荷;以無窮遠處的電勢為零,電量為Q的正點電荷在距離自身L處的電勢為;氫原子的能量為電子繞核運動的動能和電勢能之和)。以下問題中氫原子均處于靜止狀態,求:
(1)在經典理論下,基態氫原子的核外電子繞核運動的線速度v
(2)電子繞核運動形成的等效電流l;
(3)已知氫原子處于第一激發態時,電子繞核運動的軌跡半徑為4r;求氫原子第一激發態與基態能量差AE及氫原子從第一激發態躍遷至基態時釋放的光子的頻率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人造衛星需要經過多次變軌才能到達預定軌道。如圖所示,一顆人造衛星原來在橢圓軌道1繞地球運運行,從軌道1和軌道2的切點P變軌后進入軌道2做勻速速圓周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在軌道1和在軌道2運行,衛星的運行周期相同
B. 在軌道1和在軌道2運行,衛星在P點的加速度相同
C. 衛星從軌道1的P點經過減速制動可以進入軌道2
D. 衛星在軌道2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動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甲所示,滑塊以一定的初速度沖上一傾角θ=37°的足夠長的斜面。滑塊上滑過程的v-t圖象如圖乙,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sin37°=0.6,cos37°=0.8,g=10 m/s2)則
A. 上滑過程中的加速度大小是6m/s2
B. 木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0.5
C. 木塊經2s返回出發點
D. 木塊回到出發點時的速度大小v=2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