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小球從A到B的過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機械能守恒,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求出小球到達B點的速度大小.
(2)在B點,由合力提供向心力,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結合求解壓力.
解答 解:(1)小球從A點運動到B點的過程機械能守恒,即有
$\frac{1}{2}$mvB2=mgR
則得 vB=$\sqrt{2gR}$=$\sqrt{2×10×0.2}$=2m/s.
(2)在B點,由牛頓第二定律得:N-mg=m$\frac{{v}_{B}^{2}}{R}$
聯立解得:N=3mg=3×0.1×10N=3N
由牛頓第三定律得知小球到達B點時對圓形軌道的壓力大小 N′=N=3N
答:(1)小球達到B點時的速度為2m/s.
(2)小球到達B點時對圓形軌道的壓力大小是3N.
點評 本題是機械能守恒定律和向心力知識的綜合,對于本題的結果,可以看出小球到達B點時對圓形軌道的壓力與軌道半徑無關,這個結論經常用到,在理解的基礎上記牢.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伽利略提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奧斯特發現電磁感應現象 | |
B. | 牛頓總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庫侖通過扭秤測出了萬有引力常量的數值 | |
C. | 愛因斯坦提出“光子”理論,成功地對光電效應進行了解釋 | |
D. | 貝克勒爾發現了天然放射現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愛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說及光電效應方程成功地解釋了光電效應規律 | |
B. | 康普頓效應表明了光子只具有能量,不具有動量 | |
C. | 波爾的原子理論成功地解釋了氫原子光譜的實驗規律 | |
D. | 10個235U原子核經過了一個半衰期后一定還剩下5個235U原子核沒發生衰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靜止的汽車沒有慣性 | B. | 汽車起動加速過程,慣性越來越大 | ||
C. | 汽車轉彎過程,慣性變大 | D. | 汽車裝滿貨物時比空車時慣性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電場線就是點電荷在電場中的運動軌跡 | |
B. | 首先發現電流磁效應的科學家是奧斯特 | |
C. | 玻璃棒無論與什么物體摩擦都帶正電 | |
D. | 摩擦起電現象的本質是產生了電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小球在水平方向的位移大小是3.2m | |
B. | 小球在豎直方向的位移大小是3.2m | |
C. | 小球落地時在水平方向的速度大小是5m/s | |
D. | 小球落地時在豎直方向的速度大小是5m/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