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根據實驗原理以及方法分析實驗中減小誤差的方法;
(2)明確繩子的作用,從而明確替換后的影響;
(3)根據實驗中的數據處理方法分析所需要的數據分析應記錄的內容;
(4)根據力的合成和分解規律進行分析,從而明確乙的變化情況.
解答 解:(1)A、根據平行四邊形定則可知夾角太小將會導至合力過大,導致一個彈簧拉時可能超過量程,故夾角不能太小或太大,適當即可,故A錯誤;
B、為了減小讀數誤差,應讓兩力盡量大些,故B正確;
C、為了準確記下拉力的方向,故采用兩點描線時兩點應盡量距離大一些,故細繩應長些,故C錯誤;
D、作圖時,我們是在白紙中作圖,做出的是水平力的圖示,為了減小因摩擦造成的誤差,故應使各力盡量與木板面平行.以及讀彈簧秤示數時,視線要正對刻度,故D正確;
故選:BD;
(2)由于O點的作用效果相同,拉力與繩子的性質無關,故將兩個細繩套換成兩根橡皮條,不會影響實驗結果.
(3)該實驗的實驗目的是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要根據兩個彈簧拉橡皮筋時兩個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做出平行四邊形求出其合力大小,然后與一個彈簧拉橡皮筋時的拉力大小進行比較,最后得出結論,故需要記錄的是兩彈力的大小和方向,故ACD正確,B錯誤.
故選:ACD.
(4)對點o受力分析,受到兩個彈簧的拉力和橡皮條的拉力,保持結點O的位置及OB繩方向不變,其中橡皮條長度不變,其拉力大小不變,即合力不變; 如圖所示;
由圖可知,彈簧秤甲的示數一直減小,但彈簧秤乙的示數可能增大,也有可能減小,要根據夾角的大小進行判斷; 故AD錯誤,BC正確;
故選:BC
故答案為:(1)BD;(2)不變化;(3)ACD;(4)BC
點評 本題考查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的產驗,注意正確解答實驗問題的前提是明確實驗原理,了解具體操作和有關數據處理的方法以及誤差分析,了解整個實驗過程的具體操作,以及這些具體操作的意義,同時要熟練應用所學基本規律來解答實驗問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它們的半徑之比RA:RB=2:3 | B. | 它們的半徑之比RA:RB=4:9 | ||
C. | 它們的周期之比TA:TB=4:9 | D. | 它們的頻率之比fA:fB=2: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A.vF=g(nT) | B.vF=$\sqrt{2g{h}_{n}}$ |
C.vF=$\frac{{h}_{n+1}-{h}_{n-1}}{2T}$ | D.vF=$\frac{{x}_{n+1}+{x}_{n-1}}{2T}$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甲比乙先開始運動 | B. | 甲、乙的初速度均為零 | ||
C. | 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 D. | 甲、乙一定從同一地點開始運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 | B. | ![]() | C. | ![]() | D.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甲車向東運動,乙車向西運動 | B. | 乙車向東運動,甲車向西運動 | ||
C. | 甲、乙兩車都向東運動,但v甲>v乙 | D. | 甲、乙兩車都向東運動,但v甲<v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R1>R2 | |
B. | R1和R2串聯后的總電阻的IU圖線應在區域I | |
C. | R1=R2 | |
D. | R1<R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