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同學用游標卡尺和螺旋測微器分別測量一薄的金屬圓片的直徑和厚度,示數如圖所示,該金屬圓片的直徑的測量值為________ cm,厚度的測量值為______ mm.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7年6月26日,代表著世界先進水平、被命名為“復興號”的兩列中國標準動車組在京滬高鐵亮相,開啟了中國鐵路技術裝備一個嶄新的時代。一列“復興號動車”是由幾節自帶動力的車輛(動車)加幾節不帶動力的車輛(也叫拖車)編組而成。
(1)假設“復興號動車組”運行過程中受到的阻力與其所受重力成正比,每節動車與拖車的質量都相等,每節動車的額定功率都相等。若1節動車加4節編成的動車組的最大速度為90km/h,則7節動車加2節拖車編成的動車組的最大速度為多少?
(2)若“復興號動車組”運行過程中受到的阻力正比于其速度,當動車組額定功率為P0時,動車組運行最大速度是v,在動車組編組節數不變的情況下,當動車組提速一倍時,動車組的額定功率應調整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輕彈簧的一端與物塊P相連,另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先將木板水平放置,并使彈簧處于拉伸狀態.緩慢抬起木板的右端,使傾角逐漸增大,直至物塊P剛要沿木板向下滑動,在這個過程中,物塊P所受靜摩擦力的大小變化情況是( )
A. 先減小后增大 B. 先增大后減小
C. 一直增大 D. 保持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的實驗中: 某同學在實驗中,使用頻率為 50HZ 交流電,用打點計時器記錄了被小車拖動的 紙帶的運動情況,在紙帶上確定出 A、B、C、D、E 共 5 個計數點。測得計數點 間的距離如圖 1 所示,每兩個相鄰的計數點之間還有四個點未畫出來。
(1)試根據紙帶上各個計數點間的距離,計算出打下 B、C、D 三個點時小車的 瞬時速度,則 vB=___________ m/s,vC=0.264m/s,vD=0.390m/s.(保留 3 位有效數字)
(2)在圖 2 所示的坐標系中作出小車的 v﹣t 圖線,
(3)并根據圖線求出 a=_____________ m/s2.(保留 3 位有效數字)
(4)將圖線延長與縱軸相交,此交點縱坐標的物理意義是 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英國物理學家阿斯頓因首次制成質譜儀,并用此對同位素進行了研究,而榮獲了192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如圖所示,P1P2兩極板間同時存在相互垂直的電場和磁場,氚核和α粒子都沿直線運動,然后射入同一勻強磁場,最終打在照相底片上的C、D兩點。已知氚核的質量約為質子的3倍,帶正電荷,電荷量為一個元電荷;α粒子即氦原子核,質量約為質子的4倍,帶正電荷,電荷量為元電荷的2倍。氚核、α粒子射出電場時的速度分別為、
,在磁場中的軌道半徑分別為
、
,不計粒子的重力。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
:
B. :
=3:2
C. B2磁場的磁感應強度越大,CD間的距離越小
D. B2磁場的磁感應強度越大,CD間的距離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兩根足夠長的光滑平行直導軌MN、PQ與水平面成θ角放置,兩導軌間距為L,M、P兩點間接有阻值為R“的電阻.一根質量為m的均勻直金屬桿ab放在兩導軌上,并與導軌垂直.整套裝置處于磁感應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中,磁場方向垂直于導軌平面向上,導軌和金屬桿接觸良好,它們的電阻不計.現讓ab桿由靜止開始沿導軌下滑.
(1)求ab桿下滑的最大速度vm;
(2)ab桿由靜止釋放至達到最大速度的過程中,電阻R產生的焦耳熱為Q,求該過程中ab桿下滑的距離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粗糙水平木板上放一物塊,沿圖所示的逆時針方向在豎直平面內做勻速圓周運動,圓半徑為R,速率v<,ac為水平直徑,bd為豎直直徑.設運動中木板始終保持水平,物體相對于木板靜止.
A. 物塊始終受兩個力作用
B. 只有在a、b、c、d四點,物塊受到的合外力才指向圓心
C. 從b運動到a,物塊處于超重狀態
D. 從a運動到d,物塊處于超重狀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軌道ABCD的AB段為一半徑R=0.2 m的光滑1/4圓形軌道,BC段為高為h=5 m的豎直軌道,CD段為水平軌道.一質量為0.2 kg的小球從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到達B點時速度的大小為2 m/s,離開B點做平拋運動(g=10 m/s2),求:
(1)小球離開B點后,在CD軌道上的落地點到C點的水平距離;
(2)小球到達B點時對圓形軌道的壓力大小;
(3)如果在BCD軌道上放置一個傾角θ=45°的斜面(如圖中虛線所示),那么小球離開B點后能否落到斜面上?如果能,求它第一次落在斜面上的位置距離B點有多遠.如果不能,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來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彈簧秤固定在一個合適的木板上,桌面的右邊緣固定一支表面光滑的鉛筆以代替定滑輪,細繩的兩端分別與彈簧秤的掛鉤及礦泉水瓶連接.在桌面上畫出兩條平行線MN、PQ,并測出間距d.開始時將固定有彈簧秤的木板置于MN處,現緩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板剛剛開始運動為止,記下彈簧秤的示數F0,以此表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再將木板放回原處并按住,繼續向瓶中加水后,記下彈簧秤的示數F1,然后釋放木板,并用秒表記下木板運動到PQ處的時間t.
(1)木板的加速度可以用d、t表示為a=________;為了減小測量加速度的偶然誤差,可以多次測量時間t,取t的平均值;
(2)改變瓶中水的質量重復實驗,確定加速度a與彈簧秤示數F1的關系,下列圖像能粗略表示該同學實驗結果的是________.
(3)用加水的方法改變拉力的大小與掛鉤的方法相比,它的優點是________.
A.可以改變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B.可以更方便地獲取多組實驗數據
C.可以比較精確地測出摩擦力的大小
D.可以獲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實驗精確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