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湯姆生發現了電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結構 | |
B. | 太陽輻射的能量主要來自太陽內部的熱核反應 | |
C. | 一束光照射到某種金屬上不能發生光電效應,是因為該束光的波長太短 | |
D. | 將放射性元素摻雜到其它穩定元素中,并降低其溫度,它的半衰期不發生改變 | |
E. | 原子核內部某個中子轉變為質子和電子,產生的電子從原子核中發射出來,這就是β衰變 |
分析 盧瑟福通過α粒子散射實驗提出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湯姆生發現了電子,提出了棗糕模型;太陽輻射的能量來自太陽內部的輕核聚變,即熱核反應;發生光電效應的條件是入射光的頻率大于金屬的極限頻率;半衰期的大小與所處的物理環境和化學狀態無關,由原子核內部因素決定;β衰變的實質是原子核內部的中子轉變成質子和電子.
解答 解:A、湯姆生發現了電子,表明原子具有復雜結構,而盧瑟福通過α粒子散射實驗得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故A錯誤.
B、太陽輻射的能量來自太陽內部的熱核反應.故B正確.
C、光照射到某種金屬上不能發生光電效應,知入射光的頻率小于極限頻率,即該光的波長太長.故C錯誤.
D、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與溫度無關,將放射性元素摻雜到其它穩定元素中,并降低其溫度,它的半衰期不發生改變.故D正確.
E、β衰變的實質是原子核內部的中子轉變成質子時釋放出來的電子流.故E錯誤.
故選:BD.
點評 本題考查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輕核聚變、光電效應、半衰期等基礎知識點,難度不大,關鍵要熟悉教材,牢記這些基礎知識點.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φA<φB | B. | φA>φB | C. | EA=EB | D. | EA>EB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③ | B. | ②③ | C. | ②④ | D. | ②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v1>v2T1>T2E1>E2 | B. | v1>v2T1<T2E1<E2 | C. | v1<v2T1>T2E1=E2 | D. | v1<v2T1<T2E1<E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光在介質1中的波長小于在介質2中的波長 | |
B. | 在介質1中光子的能量等于在介質2中光子的能量 | |
C. | 光從介質1射到界面上,只要入射角足夠大,就可能發生全反射 | |
D. | 光在介質1中的傳播速度小于光在介質2中的傳播速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