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玻爾對氫原子光譜的研究導致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的建立 | |
B. | 貝克勒爾通過對天然放射現象的研究,發現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 |
C. | 麥克斯韋提出電磁場理論并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赫茲從實驗上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 | |
D. | 盧瑟福通過α粒子散射實驗證實了在原子核內部存在質子 |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平拋過程△E較大 | B. | 豎直上拋過程△P較大 | ||
C. | 豎直下拋過程△P較大 | D. | 三者△P一樣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一定有θ1>θ2 | |
B. | 該介質對紅、紫兩光的折射率之比為sinθ1/sinθ2 | |
C. | 將紅、紫光射向某金屬時,只有一種能發生光電效應,它應該是紫光 | |
D. | 相比之下,紅光只具有波動性,紫光只具有粒子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I2沿順時針方向,F沿半徑指向圓心 | B. | I2沿逆時針方向,F沿半徑背離圓心 | ||
C. | I2沿逆時針方向,F沿半徑指向圓心 | D. | I2沿順時針方向,F沿半徑背離圓心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由于反應前后質量數不變,所以m1+m2=m3 | |
B. | 由于反應時釋放了能量,所以m1+m2>m3 | |
C. | 由于反應在高溫高壓下進行,從而吸收能量,所以m1+m2<m3 | |
D. | 反應時產生頻率為$\frac{({m}_{1}+{m}_{2}-{m}_{3}){c}^{2}}{h}$的光子(式中c是光速、h是普朗克恒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frac{{N}_{A}}{M}$ $\frac{ρ{N}_{A}}{M}$ | B. | $\frac{M}{{N}_{A}}$ $\frac{M{N}_{A}}{ρ}$ | C. | $\frac{M}{{N}_{A}}$ $\frac{ρ{N}_{A}}{M}$ | D. | $\frac{{N}_{A}}{M}$ $\frac{M}{ρ{N}_{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