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根據速度定義式v=$\frac{△x}{△t}$,當△t非常非常小時,就可以用$\frac{△x}{△t}$表示物體在t時刻的瞬時速度,這是應用了微元思想方法 | |
B. | 在不需要考慮帶電體本身的大小和形狀時,用點電荷來代替物體的方法,以及在力的合成過程中用一個力代替幾個力,這里都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 | |
C. | 玻璃瓶內裝滿水,用穿有透明細管的橡皮塞封口.手捏玻璃瓶,細管內液面高度有明顯變化,說明玻璃瓶發生形變,該實驗采用放大的思想方法 | |
D. | 在推導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公式時,把整個運動過程劃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勻速直線運動,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這里采用可極限思想方法 |
分析 當時間非常小時,我們認為此時的平均速度可看作某一時刻的速度即稱之為瞬時速度,采用的是極限思維法;點電荷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合力與分力是等效替代的關系.在研究曲線運動或者加速運動時,常常采用微元法.
解答 解:A、為研究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時的瞬時速度,我們采用了取時間非常小,即讓時間趨向無窮小時的平均速度作為瞬時速度,即采用了極限思維法,故A錯誤;
B、在不需要考慮帶電體本身的大小和形狀時,用點電荷來代替物體的方法,采用的科學方法為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的方法.在力的合成過程中用一個力代替幾個力,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故B錯誤.
C、玻璃瓶內裝滿水,用穿有透明細管的橡皮泥封口.手捏玻璃瓶,細管內液面高度變化,說明玻璃瓶發生形變.該實驗采用放大的思想,故C正確.
D、在探究勻變速運動的位移公式時,采用了微元法將變速運動無限微分后變成了一段段的勻速運動,即采用了微元法,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在高中物理學習中,我們會遇到多種不同的物理分析方法,這些方法對我們理解物理有很大的幫助;故在理解概念和規律的基礎上,更要注意科學方法的積累與學習.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研究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時間內,地球上不同區域的晝夜長短的變化,地球可視為質點 | |
B. | 研究高臺跳水運動員的技術特征,運動員可視為質點 | |
C. | 研究“嫦娥五號”的探月再返回過程中所需的總時間,“嫦娥五號”可視為質點 | |
D. | 研究觀察月食現象時,月球可視為質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t1時刻乙車從后面追上甲車 | |
B. | t1時刻兩車相距最遠 | |
C. | 0~t1時間內,兩車的平均速度剛好相等 | |
D. | 0~t1時間內,乙車的平均速度小于甲車的平均速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預備衛星的周期大于工作衛星的周期,速度大于工作衛星的速度,向心加速度大于工作衛星的向心加速度 | |
B. | 工作衛星的周期小于同步衛星的周期,速度大于同步衛星的速度,向心加速度大于同步衛星的向心加速度 | |
C. | 為了使該顆預備衛星進入工作衛星的軌道,應考慮啟動火箭發動機向前噴氣,通過反沖作用從較低軌道上使衛星加速 | |
D. | 三個軌道平面只有一個過地心,另外兩個軌道平面分別只在北半球和南半球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27m/s | B. | 12m/s | C. | 5m/s | D. | 3m/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甲、乙兩人同時出發 | |
B. | 甲運動到離起點$\frac{1}{4}$x0處乙開始出發 | |
C. | 甲的速度大小等于乙的速度大小的$\frac{1}{2}$倍 | |
D. | 甲、乙兩人在距起點$\frac{3}{4}$x0處相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Q1,Q2都是正電荷,且Q1<Q2 | B. | Q1是正電荷,Q2是負電荷,且Q1>|Q2| | ||
C. | Q1是負電荷,Q2是正電荷,且|Q1|<Q2 | D. | Q1,Q2都是負電荷,且|Q1|>|Q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