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根據逐差法進行分析,即可明確小車的加速度;
(2)根據題意可知,加速度和力關系圖線為過原點的直線,根據數學規律即可明確實驗的結論.
解答 解:(1)每5個點取一個計數點,故兩點間的時間間隔為0.1s;
根據△x=aT2可得:
a=$\frac{(3.83+3.99)-(3.52+3.68)}{4×(0.1)^{2}}$×10-2m/s=0.16m/s;
(2)圖象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則說明在實驗誤差范圍內,質量一定的情況下,加速度與力成正比;
故答案為:
(1)0.16 (2)在實驗誤差范圍內,質量一定時,加速度與力成正比.
點評 本題考查探究“質量一定時物體的加速度與力之間的關系”實驗,要注意明確實驗原理,掌握利用紙帶分析加速度的方法,同時能根據圖象分析加速度和力之間的關系.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點電荷在從P點到O點運動的過程中,加速度越來越大,速度越來越大 | |
B. | 點電荷在從P點到O點運動的過程中,加速度恒定,速度越來越大 | |
C. | 點電荷運動到O點時加速度為零,速度達最大值 | |
D. | 點電荷越過O點后,速度越來越小,加速度越來越大,直到粒子速度為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7屆山東省滕州市高三10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某同學的實驗情況如圖所示,其中A為固定橡皮筋的圖釘,O為橡皮筋與細繩的結點,OB和OC為細繩。
(1)本實驗中,采取下列哪些方法和步驟可以減小實驗誤差______________。
A.兩個分力F1、F2間的夾角盡量小些
B.兩個分力F1、F2的大小要適當大些
C.拉橡皮筋的細繩要稍短一些
D.實驗中,彈簧秤必須與木板平行,讀數時視線要正對彈簧秤刻度
(2)本實驗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但若將細繩也換成橡皮筋,則實驗結果是否會發生變化?答:________(選填“變化”或“不變化”)。
(3)為了完成實驗,在用兩個完全相同的彈簧秤成一定角度拉橡皮筋時,必須記錄的有( )
A.兩細繩的方向 B.橡皮筋的原長
C.兩彈簧秤的示數 D.結點O的位置
(4)若保持結點O的位置及OB繩方向不變,而將OC順時針緩慢轉動一小角度,其他操作均正確,則( )
A.彈簧秤甲的示數不變
B.彈簧秤甲的示數一直減小
C.彈簧秤乙的示數可能增大
D.彈簧秤乙的示數一定先減小后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t=0.5 s 時,擺球處于平衡狀態 | |
B. | t=1.0 s時,擺球處于平衡狀態 | |
C. | t=2.0 s時,擺球處于平衡位置 | |
D. | 擺球擺動過程中,在任何位置都不是平衡狀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小球所受合外力發生變化 | |
B. | 小球從M點運動到N點電勢能一定增加 | |
C. | 小球從M點運動到N點動能一定增加 | |
D. | 小球從M點運動到N點機械能一定增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原子中有帶負電的電子,電子會對α粒子有引力的作用 | |
B. | 原子的正電荷和絕大部分的質量都集中在一個很小的核上 | |
C. | 正電荷在原子中是均勻分布的 | |
D. |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