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成物質世界的基本粒子有電子、質子、中子、介子、超子等,有趣的是不少粒子都有對應的反粒子,例如質子對應有反質子,電子對應有反電子(正電子)等.反粒子與正粒子有完全相同的質量,卻帶有等量異種電

荷,具有完全相反的電磁性質.物理學家推測,既然有反粒子存在,就有可能有由反粒子組成的反物質存在,所以尋找反物質是當前科學家關心的科研熱點之一.
1998年6月,由我國科學家研制的阿爾法質譜儀,由“發現號”航天飛機搭載升空,尋找宇宙中反物質存在的證據.質譜儀的核心部分如圖2所示,PQ、MN是兩個平行板,它們之間存在一個勻強磁場區,磁場方向與兩板平行,宇宙射線中的各種粒子從板PQ中央的小孔O垂直進入勻強磁場區,在磁場中發生偏轉并打在附有感光底片的板MN上,留下痕跡.
(1)已知PQ與MN之間的距離為a,勻強磁場的磁感應強度為B,宇宙射線中的氫核的質量為m,帶電量為e,以速度v從小孔O垂直PQ進入質譜儀的磁場區,求氫核在磁場中運動的軌道半徑;
(2)求氫核在MN上留下的痕跡與正對O點的O′點的距離b;
(3)若宇宙射線中的反氦核和反氫核以相同的速度進入質譜儀的磁場區,它們在MN上留下的痕跡分別在什么位置?它們與O′點的距離各是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