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 |
r2 |
v2 |
r |
1 |
2 |
ke2 |
2r |
ke2 |
2r1 |
ke2 |
2r2 |
Ek1 |
4 |
e2 | ||
|
4π2mr2 |
T2 |
e |
T |
e2 |
16πr1 |
|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1 |
λ |
1 |
22 |
1 |
n2 |
1 |
λ |
1 |
12 |
1 |
n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2屆浙江省高考物理總復習章節精練精析第13章(帶解析) 題型:計算題
(2011年金華十校聯考)在研究原子物理時,科學家經常借用宏觀模型進行模擬.在玻爾原子模型中,完全可用衛星繞行星運動來模擬研究電子繞原子核的運動.當然這時的向心力不是粒子間的萬有引力(可忽略不計),而是粒子的靜電力.設氫原子中,電子和原子核的帶電荷量大小都是e=1.60×10-19 C,電子在第1、2可能軌道
運行時,其運動半徑分別為r1=0.53×10-10 m,r2=4r1,據此求:
(1)電子分別在第一、二可能軌道運行時的動能(以eV為單位).
(2)當電子從第一可能軌道躍遷到第二可能軌道時,原子還需吸收10.2 eV的光子,那么電子的電勢能增加了多少?(靜電力常量k=9.0×109 N·m2/C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1-2012學年浙江省高考物理總復習章節精練精析第13章(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2011年金華十校聯考)在研究原子物理時,科學家經常借用宏觀模型進行模擬.在玻爾原子模型中,完全可用衛星繞行星運動來模擬研究電子繞原子核的運動.當然這時的向心力不是粒子間的萬有引力(可忽略不計),而是粒子的靜電力.設氫原子中,電子和原子核的帶電荷量大小都是e=1.60×10-19 C,電子在第1、2可能軌道
運行時,其運動半徑分別為r1=0.53×10-10 m,r2=4r1,據此求:
(1)電子分別在第一、二可能軌道運行時的動能(以eV為單位).
(2)當電子從第一可能軌道躍遷到第二可能軌道時,原子還需吸收10.2 eV的光子,那么電子的電勢能增加了多少?(靜電力常量k=9.0×109 N·m2/C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1年河北省高三上學期第二次月考物理卷 題型:計算題
1.人們在研究原子結構時提出過許多模型,其中比較有名的是棗糕模型和核式結構模型,它們的模型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粒子散射實驗與棗糕模型和核式結構模型的建立無關
B.科學家通過粒子散射實驗否定了棗糕模型,建立了核式結構模型
C.科學家通過粒子散射實驗否定了核式結構模型,建立了棗糕模型
D.科學家通過粒子散射實驗否定了棗糕模型和核式結構模型,建立了波爾的原子模型
2.從氫氣放電管可以獲得氫原子光譜。1885年瑞士中學教師巴爾末對當時已發現的在可見光區的譜線做了分析,發現這些譜線的波長可以用一個公式表示。如果采用波長的倒數,這個公式可寫作:
為常數)
自巴爾末系發現后,人們又在紫外區和紅外區發現了一些新的譜線,這些譜線也可以用類似巴爾末的簡單公式來表示,例如賴曼系公式:
(RH為常數)
1913年丹麥物理學家玻爾提出了著名的原子結構和氫光譜理論。上述兩個公式中的在波爾理論中被稱為量子數。玻爾氫原子理論的能級圖如圖所示。
閱讀了上面的資料后,你認為巴爾末系是氫原子能級圖中的( )
A.線系I B.線系II C.線系III D.線系IV
3.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個靜止的質量為M的木塊,一顆質量為m的子彈以初速度v0水平射入木塊而沒有穿出,子彈射入木塊的最大深度為d。設子彈射入木塊的過程中木塊運動的位移為s,子彈所受阻力恒定。試證明:s <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