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質量的理想氣體由狀態A經狀態B變化C的圖象如圖所示。
①若已知在A狀態時,理想氣體的溫度為27℃,求處于B狀態時氣體的攝氏溫度。
②從A狀態變化到C狀態氣體是吸熱還是放熱?并求出吸收或放出的熱量的數值.(已知)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2017學年河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一3月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質量為m的小球在豎直平面內的圓管軌道內運動,小球的直徑略小于圓管的直徑,如圖所示.已知小球以速度v通過最高點時對圓管的外壁的壓力大小恰好為mg,則小球以速度通過圓管的最高點時( )
A.小球對圓管的內、外壁均無壓力
B.小球對圓管的外壁壓力等于
C.小球對圓管的內壁壓力等于
D.小球對圓管的內壁壓力等于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7屆廣西欽州市高三物理4.2圓周運動的基本規律及應用同步測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時,中國載人航天史上的首堂太空授課開講.航天員做了一個有趣實驗:T形支架上,用細繩拴著一顆明黃色的小鋼球.航天員王亞平用手指沿切線方向輕推小球,可以看到小球在拉力作用下在某一平面內做圓周運動.從電視畫面上可估算出細繩長度大約為32 cm,小球2 s轉動一圈.由此可知王亞平使小球沿垂直細繩方向獲得的速度為( )
A. 0.1 m/s B. 0.5 m/s C. 1 m/s D. 2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7屆陜西省榆林市高考模擬第一次測試理綜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空間有一正三棱錐OABC,點A′、B′、C′分別是三條棱的中點。現在頂點O處固定一正的點電荷,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A′、B′、C′三點的電場強度大小相等
B. △ABC所在平面為等勢面
C. 將一正的試探電荷從A′點沿直線A′B′移到B′點,靜電力對該試探電荷先做正功后做負功
D. 若A′點的電勢為φA′,A點的電勢為φA,則A′A連線中點D處的電勢φD小于(φA+φ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7屆江蘇省聯盟大聯考高三2月聯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原子彈爆炸能瞬間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選填“原子核人工轉變”“重核裂變”“輕核聚變”或“原子核衰變”);太陽能不斷地從外輻射能量,是因為其內部不斷地發生著_________(選填“原子核人工轉變”“重核裂變”“輕核聚變”或“原子核衰變”)。若用核轟擊
核發生核反應,最終產生
核和________核(寫出元素符號),已知
、
核的質量分別為
、
,產生新核的質量分別為
、
,則該核反應放出的核能為__________(已知真空中的光速為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7屆江蘇省聯盟大聯考高三2月聯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多選題
如圖所示,質量相同的小物塊A、B用輕細繩接在光滑輕質定滑輪兩側,小物塊B放在粗燥水平桌面上,初始時用手托住物塊A使系統處于靜止狀態。現將手拿開,物塊A將開始運動,若物塊B始終沒有離開桌面,則在物塊下降的過程中
A. 物塊A的速度小于物塊B的速度
B. 繩的拉力對A所作的功與對B所做的功的代數和為零
C. 繩的拉力對物塊B所做的功等于物塊B機械能的增加量
D. 若運動過程中某時刻輕細繩與桌面的夾角為,物塊B對桌面的壓力為其所受重力的
,則此時物塊A下降的加速度大小為重力加速度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7屆江蘇省聯盟大聯考高三2月聯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在接地金屬球殼的內部放置一帶正電的 金屬小球,處于靜電平衡狀態后球殼內部的電場線分布如圖所示,P、Q是球殼內表面上的兩點,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P點的電場強度比Q點的大
B. 球殼外表面的電勢比球殼內表面的低
C. Q點的電場強度方向與該處球殼內在表面垂直
D. 將試探電荷從P點沿不同路徑移到Q點,電場力做的功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7屆河北省高三下學期周練(2)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質量分別是m1、m2的兩個木塊,用輕質細線相連,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某時刻剪斷細線,在A停止運動以前,對于A、B系統的總動能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不變 B.減小 C.增加 D.先增加后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2017學年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高二下學期學業水平測試(三)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簡答題
如圖所示,質量為1 kg物塊自高臺上A點以4 m/s的速度水平拋出后,剛好在B點沿切線方向進入半徑為0.5 m的光滑圓弧軌道運動。到達圓弧軌道最底端C點后沿粗糙的水平面運動4.3 m到達D點停下來,已知OB與水平面的夾角θ=53°,g=10 m/s2(sin 53°=0.8,cos 53°=0.6)。求:
(1)到達B點的速度B;
(2)物塊到達C點時,物塊對軌道的壓力;
(3)物塊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