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首先發現電流磁效應的科學家是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牛頓在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過程中沒有被用到的規律和結論是
A. 牛頓第二定律 B. 牛頓第三定律
C. 開普勒的研究成果 D. 卡文迪許通過扭秤實驗得出的引力常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6年8月歐洲南方天文臺宣布:在離地球最近的恒星“比鄰星”周圍發現了一顆位于宜居帶內的行星,并將其命名為“比鄰星b”,這是一顆可能孕育生命的系外行星。據相關資料表明:“比鄰星b”的質量約為地球的1.3倍,直徑約為地球的2.2倍,繞“比鄰星”公轉周期約為11.2天,與“比鄰星”的距離約為日地距離的5%,若不考慮星球的自轉效應,則
A. “比鄰星”的質量大于太陽質量
B. “比鄰星”的質量小于太陽質量
C. “比鄰星b”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于地球表面的
D. “比鄰星b”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0年11月17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通過大型強子對撞機俘獲了少量反氫原子。反氫原子是由一個反質子和一個圍繞它運動的正電子組成.反質子和質子具有相同的質量,且帶有等量異種電荷.反氫原子和氫原子具有相同的能級,其原子能級如圖所示.根據玻爾原子結構理論,反氫原子n=3軌道處的電勢比n=4軌道處的電勢______(選填“高”或“低”);正電子處在n=3軌道上運動的動能比處在n=4軌道上的動能______(選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加速度與力和質量的關系”實驗時,某老師對傳統實驗進行了改進,其實驗操作如下:
①如圖1所示,先將沙和沙桶通過滑輪懸掛于小車一端,調節平板的傾角θ,使小車沿斜面向下做勻速直線運動,測出沙和沙桶的總質量m;
②保持平板傾角θ不變,去掉沙和沙桶,小車即在平板上沿斜面向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通過紙帶測量其加速度a;
③保持小車質量M不變,多次改變沙和沙桶的總質量m,每次重復①②兩步操作,得到小車加速度與合力的關系;
④多次改變小車的質量,進行適當的操作,得到小車加速度和質量的關系.
(1)在上述實驗操作過程中,以下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
A.可以用電池盒給打點計時器供電
B.應在小車開始運動后再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
C.要保持細繩與平板平行
D.應讓小車從靠近定滑輪處開始運動
(2)在操作①中若打了一條如圖2所示的紙帶,已知紙帶左端為連接小車處,則應將平板的傾角適當_______(選填“增大”或“減小”)些;
(3)在操作②中,小車所受的合力大小等于_______(用題中所給定的字母以及重力加速度g表示);
(4)在本實驗中_______(選填“需要”或“不需要”)滿足沙和沙桶的質量遠小于小車的總質量;在操作④中,每次改變小車質量后,_______(選填“需要”或“不需要”)重新調節平板的傾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用如圖甲所示的試驗裝置驗證m1、m2組成的系統的機械能守恒,m2從高處由靜止開始下落,m1上拖著的紙帶打出一系列的點,對紙帶上的點跡進行測量,即可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如圖乙給出的是實驗中獲取的一條紙帶:0是打下的第一個點.每相鄰兩計數點之間還有4個點(圖中未標出),計數點間的距離如圖所示.已知ml=50g.m2=150g,打點計時器的頻率為50Hz(結果均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在紙帶上打下計數點5時的速度V=2.4 _______m/s.
(2)在打下第0個點到第5點的過程中系統動能的增量△Ek=0.58 ________J; 系統勢能減少
△Ep=0.59 _______J(當地重力加速度g約為9.8m/s2)
(3)若某同學作出v2-h圖象如圖丙所示,則當地的重力加速度g=9.7 ____________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曲線運動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曲線運動不一定是變速運動
B. 物體在一恒力作用下可能做曲線運動
C. 做曲線運動的物體,速度方向時刻變化,故曲線運動不可能是勻變速運動
D. 物體只有在受到方向時刻變化的力的作用時才可能做曲線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