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理想實驗法 | B.等效替代法 | C.控制變量法 | D.建立物理模型法 |
A.測定該電容器的電荷量 | B.測定該電容器兩極的電勢差 |
C.測定該電容器的電容 | D.測定A、B兩板之間的電場強度 |
分析 明確實驗原理,根據電容器的決定式可明確對應的電容變化;明確電電容器帶電量不變,根據電容的變化,判斷電勢差的變化,即靜電計指針偏轉角度的變化.
解答 解:(1)本實驗中要控制一些量不變,然后再得出C的決定因素;故采用的是控制變量法;故選:C;
(2)靜電計的作用是測定電容器兩極之間的電勢差;故選:B;
(3)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為:A、手水平向左移動時,板間距離增大時,根據電容的決定式C=$\frac{εS}{4πkd}$,可知電容減小,而電容器帶電量不變,由電容的定義式C=$\frac{Q}{U}$知板間電壓增大,所以靜電計指針的偏轉變大.故A正確;
B、當手豎直上移時,正對面積減小;根據電容的決定式C=$\frac{εS}{4πkd}$,可知電容減小,而電容器帶電量不變,由電容的定義式C=$\frac{Q}{U}$知板間電壓增大,所以靜電計指針的偏轉變大.故B錯誤;
C、插入電介質時,根據電容的決定式C=$\frac{εS}{4πkd}$,可知電容增大,而電容器帶電量不變,由電容的定義式C=$\frac{Q}{U}$知板間電壓減小,所以靜電計指針的偏轉變小.故C錯誤;
D、而向兩板間插入金屬板時,板間距離減小,據電容的決定式C=$\frac{εS}{4πkd}$,可知電容增大,而電容器帶電量不變,由電容的定義式C=$\frac{Q}{U}$知板間電壓減小,所以靜電計指針的偏轉變。蔇錯誤;
故答案為:(1)C;(2)B;(3)A.
點評 處理電容器動態分析時關鍵抓住不變量.若電容器與電源斷開,電量保持不變;若電容器始終與電源相連,電容器兩端間的電勢差保持不變.再由C=$\frac{Q}{U}$和C=$\frac{εS}{4πkd}$結合進行分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8 牛 | B. | 6 牛 | C. | 2 牛 | D. | 1/2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a、b兩燈變亮,c燈變暗 | |
B. | 電源輸出功率增大 | |
C. | 電源的效率增大 | |
D. | b燈中電流變化值大于c燈中電流變化值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N、C間場強方向指向x軸負方向 | |
B. | A點的電場強度大小為零 | |
C. | C點的電場強度不為零 | |
D. | 將一負點電荷從N點移到D點,電勢能先減小后增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在一個以點電荷為中心,r為半徑的球面上,各處的電場強度都相同 | |
B. | 電場強度的方向就是放入電場中的電荷受到的電場力的方向 | |
C. | 電場強度方向為電勢降低最快的方向 | |
D. | 當初速度為零時,放入電場中的電荷只受電場力作用下,運動軌跡一定與電場線重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0.010V | B. | 0.020V | C. | 0.030V | D. | 0.040V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t=0時刻,兩車間距離d為25m | |
B. | t=15 s的時刻兩車第二次相遇 | |
C. | 在5 s~15 s時間內,先是a車在前,而后是b車在前 | |
D. | 在10 s~15 s時間內,兩車間距離逐漸變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