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μ和F的值位于a區域時,A、B相對滑動 | |
B. | μ和F的值位于a區域時,A、B相對靜止 | |
C. | μ和F的值位于b區域時,A、B相對滑動 | |
D. | μ和F的值位于b區域時,A、B相對靜止 |
分析 根據AB間剛好發生相對滑動時靜摩擦力達到最大值,以B為研究對象,由牛頓第二定律求得加速度,再對整體,運用牛頓第二定律求得F的表達式.根據AB間保持相對靜止的最大加速度,分析AB間能否相對靜止.
解答 解:當AB間剛好發生相對滑動時靜摩擦力達到最大值,以B為研究對象,由牛頓第二定律得:μm1g=m2a,
得 a=$\frac{μ{m}_{1}g}{{m}_{2}}$
以整體為研究對象,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F=(m1+m2)a=$\frac{{m}_{1}({m}_{1}+{m}_{2})g}{{m}_{2}}$μ
可知,圖中實線對應兩個物體剛要發生相對滑動的情形.
μ和F的值位于a區域時,該區域中的點與原點連線的斜率大于實線的斜率,即有 $\frac{F}{μ}$>$\frac{{m}_{1}({m}_{1}+{m}_{2})g}{{m}_{2}}$,可得,F>$\frac{{m}_{1}({m}_{1}+{m}_{2})g}{{m}_{2}}$μ,A、B相對滑動;
μ和F的值位于b區域時,該區域中的點與原點連線的斜率小于實線的斜率,即有 $\frac{F}{μ}$<$\frac{{m}_{1}({m}_{1}+{m}_{2})g}{{m}_{2}}$,可得,F<$\frac{{m}_{1}({m}_{1}+{m}_{2})g}{{m}_{2}}$μ,A、B相對靜止,故AD正確,BC錯誤.
故選:AD
點評 本題考查了牛頓第二定律的運用,解決本題的突破口在于通過隔離法和整體法求出A、B剛好不發生相對滑動時的最大拉力,結合數學知識進行分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它們運動的時間tP:tQ=1:2 | |
B. | 它們的電勢能減少量之比△EP:△EQ=1:4 | |
C. | 它們所帶電荷量之比qp:qQ=1:2 | |
D. | 它們的速度增量之比△vp:△vQ=1: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Q2帶負電且Q1與Q2的電荷量之比為4:9 | |
B. | b點的電勢一定為零 | |
C. | b點的電場強度一定為零 | |
D. | 粒子在a點的電勢能比b點的電勢能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火箭將做自由落體運動落回地面,進入大氣層后燒毀 | |
B. | 衛星將轉入更高一些的軌道 | |
C. | 衛星和火箭均在原軌道上,衛星在前火箭在后 | |
D. | 衛星將進入較低的軌道,仍繞地球旋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前時間內通過的位移為$\frac{11vt}{4}$ | B. | 后時間內通過的位移為$\frac{11vt}{4}$ | ||
C. | 通過前半段位移速度增加3.5v | D. | 通過后半段位移速度增加2v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小球受重力、細繩的拉力和向心力作用 | |
B. | θ 越大,小球運動的線速度越大 | |
C. | θ 越大,小球運動的周期越大 | |
D. | θ 越大,小球運動的向心加速度越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