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本題先分析帶電粒子的運動情況,并把握每個過程遵守的規律:未撤去磁場時,帶電粒子做勻速直線運動,電場力與洛倫茲力平衡;撤去磁場后,帶電粒子做類平拋運動,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豎直方向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已知水平距離x=2R,豎直距離y=$\frac{1}{2}$bc=$\frac{2\sqrt{3}}{3}$R,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結合求出比荷.
(2)若撤去電場保留磁場,粒子將在洛倫茲力作用下做勻速圓周運動,由牛頓第二定律可求得軌跡半徑,畫出軌跡,由幾何關系求出粒子離開矩形區域時的位置.
解答 解:(1)設勻強電場強度為E,當電場和磁場同時存在時,
粒子沿ef方向做直線運動,有:qv0B=qE,
當撤去磁場,保留電場時,帶電粒子做類平拋運動,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豎直方向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由題,粒子恰能從c點飛出,
則 水平方向有:2R=v0t,豎直方向有:$\frac{1}{2}$bc=$\frac{1}{2}$at2,
由牛頓第二定律得:qE=ma,解得:$\frac{q}{m}$=$\frac{\sqrt{3}{v}_{0}}{3BR}$;
(2)若撤去電場保留磁場,粒子將在洛倫茲力作用下做勻速圓周運動,軌跡如圖所示.
設粒子離開矩形區域時的位置g離b的距離為x,則由牛頓第二定律:qv0B=m$\frac{{v}_{0}^{2}}{r}$,解得:r=$\sqrt{3}$R,
由圖中幾何關系得,粒子的軌跡半徑為:r=Rtanθ=$\sqrt{3}$R,解得:θ=60°,
故粒子離開磁場時到b的距離為:x=$\frac{1}{2}$ab-$\frac{1}{2}$bc•cotθ,解得:x=$\frac{R}{3}$;
答:(1)帶電粒子的電荷量q與質量m的比值$\frac{q}{m}$為$\frac{\sqrt{3}{v}_{0}}{3BR}$;
(2)若撤去電場保留磁場,求粒子離開矩形區域時的位置與b點的距離為$\frac{R}{3}$.
點評 本題中帶電粒子在復合場中運動,分析受力情況和運動情況是基礎,磁場中關鍵畫出軌跡,運用幾何知識求解軌跡半徑.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使U1增大為原來的2倍 | B. | 使U2增大為原來的4倍 | ||
C. | 使偏轉板的長度增大為原來的2倍 | D. | 使偏轉板的間距減小為原來的$\frac{1}{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放置玻璃磚時兩個光學面aa′bb′前后平移了一小段,其它操作正確,會使測得的折射率偏小 | |
B. | 為了減小誤差,應當使入射角適當大一些 | |
C. | 一同學在白紙上畫aa′、bb′兩界面時,不小心下邊界畫得上去一些,使其間距比平行玻璃磚兩光學面的間距稍微小些,其它操作正確,會使測得的折射率偏小 | |
D. | 保持O點不動,增大入射角,在bb′側調整觀察視線,將看不清P1和P2的像,這可能是光在bb′側面發生了全反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保持不動 | |
B. | 向點電荷靠近 | |
C. | 遠離點電荷 | |
D. | 運動方向由點電荷帶電量的正負決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若該帶電粒子帶正電荷,則A板帶負電荷 | |
B. | 粒子先后兩次在電場中運動的時間之比為1:1 | |
C. | 粒子先后兩次動能的增加量之比為1:4 | |
D. | 先后兩次極板間的電壓之比為1: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