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浦東新區一模)據某校地震測報組消息:1999年9月21日凌晨,臺灣南投地區發生了7.6級大地震,它是由臺灣中部大茅-雙冬及車籠鋪兩塊斷層受到擠壓,造成劇烈上升及平行移位而形成.已知地震波分三種:橫波(S波),波速V
S=4.5km/s;縱波(P波),波速V
P=9.9km/s;面波(L波),V
L<V
S.面波在淺源地震中破壞力最大.
(1)位于震源上方的南投地區某中學地震測報組有單擺A與豎直彈簧振子B(如圖甲所示),地震發生時最先明顯振動的是
B
B
(選填“A”、“B”).
(2)臺中市地震觀測臺記錄到的地震曲線如圖乙所示,由圖可知三種波形各對應的地震波類型:a為
P
P
波,b為
S
S
波,C為
L
L
波(選填“S”、“P”、“L”).
(3)若在地震曲線圖上測得P波與S波的時間差為7.6s,則地震臺距震源約為
62.7
62.7
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