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在百度貼吧里,一個只有標題“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沒有任何內容的空貼,在短短一天時間內迅速成為網絡第一神帖,點擊數百萬次,回帖數十萬條,引發了一場網友們紛紛參與的網絡集體大狂歡。同時,與其意思相似的流行語開始大行其道。祖國60
周年大慶,有網友就打出了“臺灣,你媽喊你回家吃飯!”的口號,得到了普遍認同。 由
此可見,網絡傳媒:
①具有迅速傳遞信息的作用 ②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③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④決定社會的輿論導向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中國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建設順利,按計劃將在今年投入運行實驗。聚變與裂變相比有很多優點,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地球上聚變燃料的儲量豐富,足以滿足聚變的需要
B.輕核聚變更為安全、清潔
C.相同質量的核燃料,輕核聚變反應中產生的能量更多
D.環流器是利用聚變物質的慣性進行約束,即用激光從各個方向照射反應的物質,使它們“擠”在一起發生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電磁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電磁波可以由電磁振蕩產生,若波源的電磁振蕩停止,空間的電磁波隨即消失
B. 周期性變化的電場和磁場可以相互激發,形成電磁波
C. 電磁波在真空中自由傳播時,其傳播方向與電場強度、磁感應強度垂直
D. 利用電磁波傳遞信號可以實現無線通信,但電磁波不能通過電纜、光纜傳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伽利略通過邏輯推理否定了亞里士多德“越重的物體下落越快”的看法
B. 伽利略先猜測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然后通過推導和實驗來驗證
C. 伽利略通過實驗直接證明了自由落體的瞬時速度隨時間均勻增加
D. 在同一地點,重的物體和輕的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一列在彈性繩上傳播的簡諧橫波在某一時刻的波形( )
A.繩上某一點的振動周期可能不等于該波的周期
B.波在傳播過程中,繩上的各質點將以波的傳播速度沿著傳播方向運動
C.只要繩上任一點的振動速度已知,就可確定波的傳播方向
D.只要波的傳播方向已知,就可確定此時繩上任一點(速度不為零的點)的速度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兩只完全相同的電流計,分別改裝成量程為3 V 和5 V 的兩只電壓表.改裝后再把兩電壓表串聯起來接入電路,則( )
A. 將電流計與電阻并聯才能改裝成電壓表
B. 將電流計與電阻串聯才能改裝成電壓表
C. 兩表指針的偏轉角相等
D. 兩表指示的電壓值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研究物體的運動時,下列物體可以當做質點處理的是( )
A. 研究原子中的電子圍繞原子核運動時,由于原子很小,所以可以將原子看作質點
B. 測定一列火車勻加速通過某一站臺所需時間時,火車看做質點
C. 研究哈雷彗星繞太陽公轉時,哈雷慧星可以看做質點
D. 研究飛船的飛行姿態時,飛船可以看做質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個旅行手冊上寫著兩個飛機場之間有340km,機場A在機場B的南面。而飛機面板上的導航系統顯示從機場A到機場B運動了380k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旅客從機場A到機場B運動的路程是340km,位移是380km。
B. 旅客從機場B到機場A返程的運動路程是380km,位移是340km。
C. 旅客從機場A到機場B的位移與返程時從機場B到機場A的位移是一樣的。
D. 旅客從機場A到機場B的路程與返程時從機場B到機場A的路程一般情況下是不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杰出的科學家、思想家、藝術家等的創造性活動,對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反抗羅馬教會的宗教改革還有更為深層的社會根源——教會森嚴的等級制度長期以來發展了一種政治世俗主義,削弱了其精神凝聚力,卷入了外交和軍事紛爭;教會信仰的極度虔誠和神靈與經常非宗教的、世俗的,以及唯利是圖的教士階層形成了鮮明對照;王室力量的興起、民族主義和德意志的地方叛亂此起彼伏,與教皇和哈布斯堡神圣羅馬帝國的普世野心針鋒相對。
——塔納斯《西方思想史》
材料二 一些知名人士在討論,誰是最偉大的人物——是愷撒、亞歷山大、成吉思汗、還是克倫威爾?有人回答:毫無疑問是艾薩克·牛頓。非常正確,因為我們應該尊敬推崇的正是以真理的力量來統帥我們頭腦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來奴役人的人,是認識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
——伏爾泰《哲學通信》
材料三 事實上,大批群眾是被他們中的一個人或多個人領著走的……說社會的進步是由于歷史上某個時期的社會思想條件自然而然發生的,這簡直是無稽之談。它實際上只是在 這個社會已下定決心進行實驗之后才一蹴而就的。這就是說,這個社會必須要自信,或無論怎樣要允許自己受到震撼,而這種震撼始終是由某個人賦予的。
——亨利·伯格森《道德和宗教的來源》
完成下列要求:
(1)據材料一,概括宗教改革發生的社會根源。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馬丁路德在這場改革中的核心主張。
(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牛頓在認識宇宙方面的偉大理論成果。
(3)結合材料一、二和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發展的相關史實,撰寫一篇小論文,評述材料三的觀點(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通暢;200字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