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4-4
圖2-4-5
方法A:由g1=(s2-s1)/T2,g2=(s3-s2)/T2,…,g5=(s6-s5)/T2,取平均值g=8.667 m/s2;?
方法B:由g1=(s4-s1)/3T2,g2=(s5-s2)/3T2,g3=(s6-s3)/3T2,取平均值g=8.673 m/s2.
從數據處理方法看,在s1、s2、s3、s4、s5、s6中,對實驗結果起作用的,方法A中有___________;方法B中有__________.因此,選擇方法__________(A或B)?更合理,這樣可以減少實驗的____________(系統或偶然)誤差.本實驗誤差的主要來源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試舉出兩條).?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彈簧總長度x/cm | 20.00 | 25.00 | 30.00 | 35.00 |
鉤碼質量m/g | 500 | 1000 | 1500 | 200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S1 |
t1 |
S2 |
t2 |
S3 |
t3 |
S6 |
t6 |
S |
t |
S |
t |
S |
t |
S |
t |
S |
t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0年延安市實驗中學高二第二學期期末考試物理試題 題型:實驗題
(6分)某同學利用如圖4-5所示的裝置測量當地的重力加速度。實驗步驟如下:
A.按裝置圖安裝好實驗裝置;
B.用游標卡尺測量小球的直徑d;
C.用米尺測量懸線的長度l;
D.讓小球在豎直平面內小角度擺動。當小球經過最低點時開始計時,并計數為0,此后小球每經過最低點一次,依次計數1、2、3……。當數到20時,停止計時,測得時間為t;
E.多次改變懸線長度,對應每個懸線長度,都重復實驗步驟C、D;
F.計算出每個懸線長度對應的t 2;
G.以t 2為縱坐標、l為橫坐標,作出t 2-l圖線。
結合上述實驗,完成下列任務:
(1)用游標為10分度的卡尺測量小球的直徑。某次測量的示數如圖4-6所示,讀出小球直徑d的值為 cm。
(2)該同學根據實驗數據,利用計算機作出t 2 – l圖線如圖4-7所示。根據圖線擬合得到
方程t 2=404.0 l+3.0。由此可以得出當地的重力加速度g= m/s2。(取π 2 = 9.86,結果保留3位有效數字)
(3)從理論上分析圖線沒有過坐標原點的原因,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
A.不應在小球經過最低點時開始計時,應該在小球運動到最高點開始計時;
B.開始計時后,不應記錄小球經過最低點的次數,而應記錄小球做全振動的次數;
C.不應作t 2 – l圖線,而應作t – l圖線;
D.不應作t 2 – l圖線,而應作t 2 –(l+d)圖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1年山東濟寧一中高三第二次定時練習物理卷 題型:實驗題
某同學用圖2所示的實驗裝置研究小車在斜面上的運動。
實驗步驟如下:
a.安裝好實驗器材。
b、接通電源后,讓拖著紙帶的小車沿平板斜面向下運動,重復幾次。
選出一條點跡比較清晰的紙帶,舍去開始密集的點跡,從便于測量的點開始,每兩個打點間隔取一個計數點,如圖3中0、1、2……6點所示。
c、測量l、2、3……6計數點到0計數點的距離,分別記作:Sl、S2、S3……S6。
d、通過測量和計算,該同學判斷出小車沿平板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e、分別計算出S1、S2、S3……S6與對應時間的比值
f、以為縱坐標、t為橫坐標,標出
與對應時間t的坐標點,劃出
—t圖線。
結合上述實驗步驟,請你完成下列任務:
【小題1】實驗中,除打點及時器(含紙帶、復寫紙)、小車、平板、鐵架臺、導線及開關外,在下面的儀器和器材中,必須使用的有____ 和 。(填選項代號)
A.電壓合適的50Hz交流電源 |
B.電壓可調的南流電源 |
C.刻度尺 |
D.秒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