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勻變速直線運動過程中,中間時刻速度等于該段過程中的平均速度,據此求解打下計數點5時的速度;
(2)根據物體的初末動能大小可以求出動能的增加量,根據物體重力做功和重力勢能之間的關系可以求出系統重力勢能的減小量,比較動能增加量和重力勢能減小量之間的關系可以得出機械能是否守恒;
(3)兩物體組成的系統,滿足機械能守恒,據此求出重力加速度表達式,結合圖象的斜率求解重力加速度大小.
解答 解:
(1)因為相鄰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為T=5×0.02=0.1s,勻變速直線運動過程中,中間時刻速度等于該段過程中的平均速度,所以${v}_{5}=\frac{{x}_{46}}{2T}=\frac{0.216+0.064}{0.2}=2.4m/s$,
(2)在打點0~5過程中系統動能的增量△EK=$\frac{1}{2}$(m1+m2)v52=$\frac{1}{2}$×0.2×2.42J≈0.58J,系統勢能的減少量△EP=(m2-m1)gx=0.1×10×(0.384+0.216)J≈0.60J,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m1、m2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
(3)兩物體組成的系統,滿足機械能守恒,所以有:(m2-m1)gh=$\frac{1}{2}({m}_{1}+{m}_{2}){v}^{2}$,解得:$g=\frac{{m}_{1}+{m}_{2}}{2h({m}_{2}-{m}_{1})}{v}^{2}$,圖象的斜率$k=\frac{{m}_{2}-{m}_{1}}{{m}_{2}+{m}_{1}}g=\frac{5.82}{1.20}$,解得g=9.7m/s2
故答案為:(1)2.4;(2)0.58;0.60;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m1、m2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3)$g=\frac{{m}_{1}+{m}_{2}}{2h({m}_{2}-{m}_{1})}{v}^{2}$,9.7
點評 本題驗證系統機械能守恒,關鍵得出系統動能的增加量和系統重力勢能的減小量,注意會根據圖象的斜率,來確定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如果作用力做正功,反作用力一定做負功 | |
B.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的功一定大小相等,其兩者代數和為零 | |
C. | 滑動摩擦力一定做正功,靜摩擦力一定不做功 | |
D. | 滑動摩擦力可以做正功,靜摩擦力也可以做正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研究運動員平均時速時,不能將運動員看作質點 | |
B. | 出發后前2小時內與第2小時內是指同一段時間 | |
C. | 不同觀眾觀察同一名運動員的運動,其結果可能有所不同 | |
D. | 位移是描述物體位置變化的物理量,“全馬”42.195公里指的就是位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導線框內有大小不變的逆時針電流 | |
B. | 拉力F的大小為ma | |
C. | 流過導體ab的電流大小為CBLa | |
D. | 拉力F的大小隨著時間的增加而增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下落的快慢是由它們的重量決定的. | |
B. | 伽利略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時速度以及加速度等運動學概念 | |
C. | 牛頓第一定律是利用邏輯思維對事實進行分析的產物,可以用實驗直接驗證 | |
D. | 伽利略根據理想斜面實驗,提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