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紙帶實驗中,若紙帶勻變速直線運動,測得紙帶上的點間距,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可計算出打出某點時紙帶運動的瞬時速度和加速度.
(2)根據所畫圖象的特點,明確兩坐標軸的含義,可正確解答.
解答 解:(1)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得:
vA=$\frac{{s}_{3}+{s}_{4}}{2T}=\frac{0.0533+0.0582}{0.2}=0.56$m/s
由于相鄰的計數點間的位移之差不等,故采用逐差法求解加速度.
S6-S3=3a1T2 ①
S5-S2=3a2T2 ②
S4-S1=3a3T2 ③
a=$\frac{{a}_{1}+{a}_{2}+{a}_{3}}{3}$④
聯立①②③④帶入數據解得:a=0.46m/s2
(2)由該圖象可知,開始有外力F時,物體的加速度仍為零,因此該實驗操作中可能沒有平衡摩擦力或者平衡摩擦力不夠,故A、B正確,C、D、E錯誤.
故選AB.
故答案為:(1)0.56;0.46;(2)AB
點評 對于基本實驗儀器不光要了解其工作原理,還要從實踐上去了解它,自己動手去實際操作,達到熟練使用的程度.描點法畫圖象時,注意將所有點盡量用一直線穿過,不能穿過的均勻分布在直線的兩側;在該實驗中通過將木板一端適當墊高的辦法來平衡摩擦力,這是必須進行的操作.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這列波的傳播速度為0.1m/s | |
B. | 在t=0時刻,質點P向上運動 | |
C. | 在t1=0.3s時刻,質點A仍位于波谷 | |
D. | 在t2=0.4s時刻,質點A具有最大的正向加速度 | |
E. | 在t3=0.5s時刻,質點Q首次位于波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測量次數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電壓表V讀數U/V | 5.26 | 5.16 | 5.04 | 4.94 | 4.83 | 4.71 | 4.59 | 4.46 |
改裝表A讀數I/mA | 20 | 40 | 60 | 80 | 100 | 120 | 140 | 16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2($\sqrt{2}$-1)t | B. | 2($\sqrt{2}$+1)t | C. | ($\sqrt{3}$-1)t | D. | ($\sqrt{3}$+1)t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a物體對水平擋板的壓力大小不可能為2mg | |
B. | a物體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為F | |
C. | b物體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為F | |
D. | 彈簧對b物體的彈力大小一定大于m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英國物理學家牛頓用實驗的方法測出萬有引力常量G | |
B. | 第谷接受了哥白尼日心說的觀點,并根據開普勒對行星運動觀察記錄的數據,應用嚴密的數學運算和橢圓軌道假說,得出了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 | |
C. | 胡克認為只有在一定的條件下,彈簧的彈力才與彈簧的形變量成正比 | |
D. | 亞里士多德認為兩個從同一高度自由落1下的物體,重物體與輕物體下落一樣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