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小球套在光滑的豎直桿上,輕彈簧一端固定于O點,另一端與小球相連。現將小球從M點由靜止釋放,它在下降的過程中經過了N點。已知M、N兩點處,彈簧對小球的彈力大小相等,且∠ONM<∠OMN<。在小球從M點運動到N點的過程中
A.彈力對小球先做正功后做負功
B.有兩個時刻小球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
C.彈簧長度最短時,彈力對小球做功的功率為零
D.小球到達N點時的動能等于其在M、N兩點的重力勢能
【答案】BCD
【解析】
試題分析:由題可知,M、N兩點處,彈簧對小球的彈力大小相等,則在運動過程中AM為壓縮狀態,N點為伸長狀態;小球向下運動的過程中彈簧的長度先減小后增大,則彈簧的彈性勢能先增大,后減小,再增大,所以彈力對小球先做負功再做正功,最后再做負功.故A錯誤.在運動過程中M點為壓縮狀態,N點為伸長狀態,則由M到N有一狀態彈力為0且此時彈力與桿不垂直,加速度為g;當彈簧與桿垂直時小球加速度為g.則有兩處加速度為g.故B正確.由圖可知,彈簧長度最短時,彈簧與桿的方向相互垂直,則彈力的方向與運動的方向相互垂直,所以彈力對小球做功的功率為零,故C正確.因M點與N點彈簧的彈力相等,所以彈簧的形變量相等,彈性勢能相同,彈力對小球做的總功為零,則彈簧彈力對小球所做的正功等于小球克服彈簧彈力所做的功;小球向下運動的過程中只有重力做正功,所以小球到達N點時的動能等于其在M、N兩點的重力勢能差.故D正確;故選BCD。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電磁技術的發展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公元前585年,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記載了用木塊摩擦過的琥珀能夠吸引碎草等輕小物體的現象
B. 法拉第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
C. 特斯拉發明了白熾燈
D. 19世紀末期,莫爾斯發明的電報和貝爾發明的電話,開始改變人類的信息交流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為某組同學的“描繪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實驗。
(1)請挑選合適的電表量程,在右圖1中,完成余下的電路連線。要求小燈泡兩端的電壓能從零開始連續變化。
(2)根據上述電路,測量得到了一組實驗數據,并在I-U圖中描點連線后得到如下圖線a。該組同學為了進一步研究溫度對電阻的影響,將小燈泡玻璃敲碎后,使燈絲倒置浸在油杯中(如圖2所示),使燈絲的溫度在開始階段基本不變,更換電表的量程后,再次完成上述實驗,得到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請用表中數據在坐標紙上描點,并作出I-U圖線b。
(3)根據上述的I-U圖像,比較a、b兩條圖線的異同,并說明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滑塊A和B疊放在固定的斜面體上,從靜止開始以相同的加速度一起沿斜面加速下滑.己知B與斜面體間光滑接觸,則在AB下滑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B對A的支持力不做功
B. B對A的作用力做負功
C. B對A的摩擦力做正功
D. B,A的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實例中,均為利用電機的有( )
A. 民航機、探空火箭和巡航導彈
B. 帆船、魚雷快艇和航空母艦
C. 山地車、無軌電車和越野汽車
D. 水電站、電動車和風力發電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A、B兩小球由繞過輕質定滑輪的細線相連,A放在固定的光滑斜面上,B、C兩小球在豎直方向上通過勁度系數為k的輕質彈簧相連,C球放在水平地面上.現用手控制住A,并使細線剛剛拉直但無拉力作用,并保證滑輪左側細線豎直、右側細線與斜面平行.已知A的質量為4m,B、C的質量均為m,重力加速度為g,細線與滑輪之間的摩擦不計.開始時整個系統處于靜止狀態;釋放A后,A沿斜面下滑至速度最大時,C恰好離開地面.
(1)求斜面傾角α=?
(2)求A獲得的最大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一輛新穎電動汽車,總質量為1000kg。行駛中,該車速度在14-20m/s范圍內保持恒定功率20kW不變。一位同學坐在駕駛員旁邊觀察車內里程表和速度表,記錄了該車在位移120-400m范圍內做直線運動時的一組數據如下表,設汽車在上述范圍內受到的阻力大小不變,則( )
s/m | 120 | 160 | 200 | 240 | 280 | 320 | 360 | 400 |
v/(m·s-1) | 14.5 | 16.5 | 18.0 | 19.0 | 19.7 | 20.0 | 20.0 | 20.0 |
A.該汽車受到的阻力為2000N
B.位移120-320m過程牽引力所做的功約為9.5×104J
C.位移120-320m過程經歷時間約為14.75s
D.該車速度在14-20m/s范圍內可能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符合物理學史實的是( )
A. 亞里士多德最早指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B. 庫侖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通過扭秤實驗研究得出了庫侖定律
C. 牛頓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并通過實驗測出了萬有引力常量
D.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并發現了行星沿橢圓軌道運行的規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水平地面上有質量分別為m和4m的物體A和B,兩者與地面的動摩擦因數均為μ。細繩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跨過輕質動滑輪與A相連,動滑輪與B相連,如圖所示。初始時,繩處于水平拉直狀態。若物塊A在水平向右的恒力F作用下向右移動了距離s,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求
(1)物塊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2)物塊A、B的加速度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