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利用逐差法△x=aT2可以求出物體的加速度大小,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某點的瞬時速度等于該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可以求出某點的瞬時速度大小;
(2)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ma,由此可知需要測量的物理量.
(3)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的表達式,可以求出摩擦系數的表達式.由于木塊滑動過程中受到空氣阻力,因此會導致測量的動摩擦因數偏大.
解答 解:(1)由勻變速運動的推論△x=aT2可知:
加速度a=$\frac{{a}_{1}+{a}_{2}+{a}_{3}}{3}$=$\frac{{s}_{4}-{s}_{1}+{s}_{5}-{s}_{2}+{s}_{6}-{s}_{3}}{9{T}^{2}}$=$\frac{({s}_{4}+{s}_{5}+{s}_{6})-({s}_{1}+{s}_{2}+{s}_{3})}{9{T}^{2}}$.
(2)①以系統為研究對象,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m3g-f=(m2+m3)a,
滑動摩擦力:f=m2gμ,
解得:μ=$\frac{{m}_{3}g-({m}_{2}+{m}_{3})a}{{m}_{2}g}$,要測動摩擦因數μ,
需要測出:滑塊的質量m2 與托盤和砝碼的總質量m3,故選CD;
②測物體的質量需要的實驗器材是:天平.
(3)由(2)可知,動摩擦因數的表達式為:μ=$\frac{{m}_{3}g-({m}_{2}+{m}_{3})a}{{m}_{2}g}$,
由牛頓第二定律列方程的過程中,考慮了木塊和木板之間的摩擦,
但沒有考慮打點計時器給紙帶的阻力、細線和滑輪間、以及空氣等阻力,因此導致摩擦因數的測量值偏大.
故答案為:(1)$\frac{({s}_{4}+{s}_{5}+{s}_{6})-({s}_{1}+{s}_{2}+{s}_{3})}{9{T}^{2}}$;(2)①CD;②天平;(3)$\frac{{{m_3}g-({m_2}+{m_3})a}}{{{m_2}g}}$;偏大;沒有考慮打點計時器給紙帶的阻力、細線和滑輪間、以及空氣等阻力.
點評 明確實驗原理和知道誤差來源是解題的關鍵,知道反映兩個物理量的關系是要找出這兩個量的線性關系圖象,即畫出直線圖象.該實驗采用的是控制變量法研究,即保持一個量不變,研究其他兩個量之間的關系.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0~10 s內空降兵和傘整體所受重力大于空氣阻力,10~15 s整體所受重力小于空氣阻力 | |
B. | 0~10 s內做加速度逐漸減小的加速運動,10~15 s內做加速度增大的減速運動 | |
C. | 第10 s末打開降落傘,以后做勻減速運動至第15 s末 | |
D. | 10~15 s加速度方向豎直向上,加速度的大小在逐漸減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50$\sqrt{2}$m/s | B. | 50m/s | C. | 25$\sqrt{2}$m/s | D. | 25m/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sinθ | B. | cosθ | C. | tanθ | D. | 2tan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輕桿的長度為0.6m | |
B. | 小球經最高點時,桿對它的作用力方向豎直向上 | |
C. | B點對應時刻小球的速度為$\sqrt{13}$m/s | |
D. | 曲線AB段與坐標軸所圍圖形的面積為0.5m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