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小物塊恰能到達C點,由重力提供向心力,由向心力公式求C點的動能.
(2)小物塊從B運動到C點的過程中,只有重力做功,由動能定理求B點的速度.
(3)由圖乙的斜率求出物塊在斜面上滑時的加速度,由牛頓第二定律求動摩擦因數.
解答 解:(1)小物塊恰能到達C點,由重力提供向心力,則有:
mg=m$\frac{{v}_{C}^{2}}{R}$
故物塊到達C點時的動能為:Ek=$\frac{1}{2}m{v}_{C}^{2}$
則得:Ek=$\frac{1}{2}$mgR=10J
(2)小物塊從B運動到C點的過程中,由動能定理得:
-mgR(1+cos37°)=$\frac{1}{2}m{v}_{C}^{2}$-$\frac{1}{2}m{v}_{B}^{2}$
解得:vB=$\sqrt{46}$m/s
(3)由圖乙可知,物塊在斜面上運動時,加速度大小為:a=$\frac{△v}{△t}$=10m/s2.
由牛頓第二定律得:mgsin37°+μmgcos37°=ma
解得:μ=0.5
答:(1)物塊到達C點時的動能是10J;
(2)物塊經過B點時的速度大小是$\sqrt{46}$m/s;
(3)物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是0.5.
點評 本題考查動能定理、牛頓第二定律及豎直面內的圓周運動,解題的關鍵在于明確物塊恰能達到C點的條件:重力等于向心力.要掌握速度圖象的物理意義:斜率等于加速度,結合圖象的信息處理此類問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物體間萬有引力與它們的質量成正比,與它們之間的距離成反比 | |
B. | 地球上的物體和地球附近的物體受到的重力就是地球對物體的萬有引力 | |
C. | 萬有引力與質量、距離和萬有引力常量都成正比 | |
D. | 任何兩個物體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它們的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跟它們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mA=$\frac{4{π}^{2}(L-r){L}^{2}}{G{T}^{2}}$ | B. | mB=$\frac{4{π}^{2}r{L}^{2}}{G{T}^{2}}$ | ||
C. | mA=$\frac{4{π}^{2}(L-r)^{3}}{G{T}^{2}}$ | D. | mB=$\frac{4{π}^{2}{r}^{3}}{G{T}^{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器材(代號) | 規格 |
電流表A1 電流表A2 電壓表V1 電阻(R1) 電阻箱(R2) 滑動變阻器(R3) 滑動變阻器(R4) 電源(E1) 電源(E2) 開關(S1) 開關(S2) 導線若干 | 量程10mA,內阻r1約(約40Ω) 量程300μA,內阻r2=750Ω 量程10V,內阻r3=10KΩ 阻值約為120Ω,保護作用 阻值范圍0~3900Ω 總阻值約50Ω 總阻值約1kΩ 電動勢1.5V,內阻很小 電動勢6V,內阻很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轉動的物體一定不能看成質點 | |
B. | 因為質點沒有大小,所以與幾何中的點沒有區別 | |
C. | 研究運動員在5 000米長跑比賽中運動的快慢時,可以把運動員看成質點 | |
D. | 研究跳水運動員在空中的翻轉動作,可以把運動員看成質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frac{v}{4}$ | B. | $\frac{\sqrt{gH}}{4}$ | C. | $\frac{\sqrt{2gH}}{2}$ | D. | $\frac{v}{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