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探究影響平拋運動水平射程的因素,某同學通過改變拋出點的高度及初速度的方法做了6次實驗,實驗數據記錄如下表。以下探究方案符合控制變量法的是( )
序號 | 拋出點的高度(m) | 水平初速度(m/s) | 水平射程(m) | |||||||||||||||||||||||||||||||||||||||||||||||||||||||||||||||||||||||||||||||||||||||||||||||||||||||||||||||||||||||||||||||||||||||||||||||||
1 | 0.20 | 2.0 | 0.40 | |||||||||||||||||||||||||||||||||||||||||||||||||||||||||||||||||||||||||||||||||||||||||||||||||||||||||||||||||||||||||||||||||||||||||||||||||
2 | 0.20 | 3.0 | 0.60 | |||||||||||||||||||||||||||||||||||||||||||||||||||||||||||||||||||||||||||||||||||||||||||||||||||||||||||||||||||||||||||||||||||||||||||||||||
3 | 0.45 | 2.0 | 0.60 | |||||||||||||||||||||||||||||||||||||||||||||||||||||||||||||||||||||||||||||||||||||||||||||||||||||||||||||||||||||||||||||||||||||||||||||||||
4![]() | 0.45 | 4.0 | 1.20 | |||||||||||||||||||||||||||||||||||||||||||||||||||||||||||||||||||||||||||||||||||||||||||||||||||||||||||||||||||||||||||||||||||||||||||||||||
5 | 0.80 | 2.0 | 0.80 | |||||||||||||||||||||||||||||||||||||||||||||||||||||||||||||||||||||||||||||||||||||||||||||||||||||||||||||||||||||||||||||||||||||||||||||||||
6 | 0.80 | 6.0 | 2.40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 ACE ACE .A.通過調節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 B.每次釋放小球的位置必須不同 C.每次必須由靜止釋放小球 D.記錄小球位置用的木條(或凹槽)每次必須嚴格地等距離下降 E.小球運動時不應與木板上的白紙(或方格紙)相接觸 F.將小球的位置記錄在紙上后,取下紙,用直尺將點連成折線 (2)為了探究影響平拋運動水平射程的因素,某同學通過改變拋出點的高度及初速度的方法做了6次實驗,實驗數據記錄如下表:
A A .A.若探究水平射程與高度的關系,可用表中序號為1、3、5的實驗數據 B.若探究水平射程與高度的關系,可用表中序號為2、4、6的實驗數據 C.若探究水平射程與初速度的關系,可用表中序號為1、3、5的實驗數據 D.若探究水平射程與初速度的關系,可用表中序號為2、4、6的實驗數據 (3)如圖a是研究小球在斜面上平拋運動的實驗裝置,每次將小球從弧型軌道同一位置靜止釋放,并逐漸改變斜面與水平地面之間的夾角θ,獲得不同的射程x,最后作出了如圖b所示的x-tanθ圖象.則: ![]() 由圖b可知,小球在斜面頂端水平拋出時的初速度v0= 1 1 m/s.實驗中發現θ超過60°后,小球將不會掉落在斜面上,則斜面的長度為0.7 0.7 m.若最后得到的圖象如圖c所示,則可能的原因是(寫出一個即可) 釋放位置變高(或釋放時有初速度). 釋放位置變高(或釋放時有初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如圖1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關系的實驗裝置. (1)在本實驗中,用鉤碼所受的重力大小當做小車所受的 合外力 合外力 ,用DIS系統(數字化實驗系統)測小車的加速度.在改變所掛鉤碼的數量,多次重復測量中,不需要 不需要 (選填“需要”“不需要”)同時在小車上加減砝碼.(2)根據在某次實驗中測得的多組數據可畫出a-F關系圖線.(如圖2所示).分析此圖線的OA段可得出的實驗結論是 在質量不變的條件下,加速度與外力成正比 在質量不變的條件下,加速度與外力成正比 ,此圖線的AB段明顯偏離直線,造成此誤差的主要原因是C C (選填A、B、C、D其中一項)A.小車與軌道之間存在摩擦 B.導軌保持了水平狀態 C.所掛鉤碼的總質量太大 D.所用小車的質量太大 (3)控制變量法是一種實驗研究的方法,某同學為了探究影響平拋運動水平射程的因素,通過改變拋出點的高度及初速度的方法做了6次實驗,實驗數據記錄如表.以下探究方案符合控制變量法的是 B B .
B.若探究水平射程與高度的關系,可用表中序號為1、3、5的實驗數據 C.若探究水平射程與高度的關系,可用表中序號為2、4、6的實驗數據 D.若探究水平射程與初速度的關系,可用表中序號為2、4、6的實驗數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1)為了探究影響平拋運動水平射程的因素,某同學通過改變拋出點的高度及初速度的方法做了6次實驗,實驗數據記錄如下表.以下探究方案符合控制變量法的是 B B .
B.若探究水平射程與高度的關系,可用表中序號為1、3、5的實驗數據 C.若探究水平射程與高度的關系,可用表中序號為2、4、6的實驗數據 D.若探究水平射程與初速度的關系,可用表中序號為2、4、6的實驗數據 ![]() (2)三個同學根據不同的實驗條件,進行了“探究平拋運動規律”的實驗: a.甲同學采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用小錘打擊彈性金屬片,金屬片把球沿水平方向彈出,同時球被松開,自由下落,觀察到兩球同時落地.改變小錘打擊的力度,即改變球被彈出時的速度,兩球仍然同時落地,這說明 平拋運動的豎直分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 平拋運動的豎直分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 .b.乙同學采用如圖乙所示的裝置.兩個相同的弧形軌道M、N,分別用于發射小鐵球P、Q,其中N的末端與可看作光滑的水平板相切;兩軌道上端分別裝有電磁鐵C、D,調節電磁鐵C、D的高度,使AC=BD,從而保證小鐵球P、O在軌道出口處的水平初速度V0相等.現將小鐵球P、Q分別吸在電磁鐵C、D上,然后切斷電源,使兩小鐵球能以相同的初速度V0同時分別從軌道M、N的下端射出.實驗可觀察到的現象是P、Q兩球相碰.僅僅改變弧形軌道M的高度,重復上述實驗,仍能觀察到相同的現象,這說明 平拋運動的水平分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 平拋運動的水平分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 .c.丙同學采用頻閃攝影的方法拍攝到如圖丙所示的“小球做平拋運動”的照片.圖中每個小方格的邊長為1.25cm,則該小球平拋的初速度大小為 0.71 0.71 m/s.(計算結果保留二位有效數字)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北京市東城區2010年高三一模(理科綜合)物理部分 題型:單選題 為了探究影響平拋運動水平射程的因素,某同學通過改變拋出點的高度及初速度的方法做了6次實驗,實驗數據記錄如下表。以下探究方案符合控制變量法的是
A.若探究水平射程與初速度的關系,可用表中序號為1、3、5的實驗數據 B.若探究水平射程與高度的關系,可用表中序號為1、3、5的實驗數據 C.若探究水平射程與高度的關系,可用表中序號為2、4、6的實驗數據 D.若探究水平射程與初速度的關系,可用表中序號為2、4、6的實驗數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版權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圖片來源于網絡,著作權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無意侵犯版權,如有侵權,請作者速來函告知,我們將盡快處理,聯系qq:3310059649。 ICP備案序號: 滬ICP備07509807號-10 鄂公網安備420185020008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