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所示,長直導線與矩形導線框固定在同一豎直平面內,矩形導線框上邊與直導線平行,直導線中通有圖示方向電流.當電流逐漸減弱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穿過線框的磁通量不變 B. 線框中沒有產生感應電流
C. 線框中產生逆時針方向的感應電流 D. 線框所受安培力的合力向上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質量M= 50kg的運動員在進行體能訓練時,腰部系著一不可伸長的輕繩,繩另一端連接質量m=11 kg的輪胎。當運動員由靜止開始沿水平跑道勻加速奔跑時,繩的拉力大小為70N,繩與跑道的夾角為370,5s末繩突然斷裂。輪胎與跑道間的動摩擦因數μ=0.5,空氣阻力不計,已知sin 37°=0.6,g=10 m/s2。求:
(l)運動員的加速度大小;
(2)3s末運動員克服繩拉力做功的功率;
(3)整個過程中輪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是某質點運動的速度-時間圖象,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 0~1s內的平均速度是2m/s
B. 0~4s內的位移大小是0
C. 0~1s內的加速度大小等于2~4s內的加速度大小
D. 0~1s內的運動方向與2~4s內的運動方向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的實驗裝罝,實驗中選取兩個半徑相同、質量不等的小球,按下面步驟進行實驗:
①用天平測出兩個小球的質量分別為叫m1和叫m2;
②安裝實驗裝置,將斜槽AB固定在桌邊,使槽的末端切線水平,再將一斜面BC連接在斜槽末端;
③先不放小球m2,讓小球m1從斜槽頂端A處由靜止釋放,標記小球在斜面上的落點位罝P;
④將小球m2放在斜槽末端B處,仍讓小球m1從斜槽頂端A處由靜止釋放,兩球發生碰撞, 分別標記小球m1,、m2在斜面上的落點位置;
⑤用毫米刻度尺測出各落點位置到斜槽末端B的距離。圖中從M、P、N點是實驗過程中記下的小球在斜面上的三個落點位置,從M、P、N到B點的距離分別為SM、SP、SN.依據上述實驗步驟,請回答下面問題:
(1)兩小球的質量m1、m2應滿足m1_____m2(填寫“>”,“=”或“<”)
(2)若進行實驗,以下所提供的測量工具中必需的是_______·
A.直尺 B.游標卡尺 c.天平 D.彈簧秤 E.秒表
(3)用實驗中測得的數據來表示,只要滿足關系式___________,就能說明兩球碰撞前后動量是守恒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一個小球(視為質點)從H=11m高處,由靜止開始沿光滑彎曲軌道AB進入半徑R=4m的豎直圓環內側,且與圓環的動摩擦因數處處相等,當到達圓環頂點C時,剛好對軌道壓力為零,然后沿CB圓弧滑下,進入光滑弧形軌道BD,到達高度為h的D點時速度為零,則h的值可能為
A. 10m B. 9.5m C. 9m D. 8.5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中子轟擊原子核產生裂變反應,其可能的裂變方程為
的質量分別
、
、
、
為m1、m2、m3、m4,
原子核的半衰期為T,其比結合能小于
原子核的比結合能,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c,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原子核比
原子核更穩定
B. 原子核中含有56個中子
C. 裂變時釋放的能量為(m1-2m2-m3-m4)c2
D. 質量為m含鈾礦石,經過一個半衰期后該礦石的質量剩下m/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1831年,法拉第在一次會議上展示了他發明的圓盤發電機(圖甲)。它是利用電磁感應的原理制成的,是人類歷史上第一臺發電機。圖乙是這個圓盤發電機的示意圖:銅盤安裝在水平的銅軸上,它的邊緣正好在兩磁極之間,兩塊銅片C、D分別與轉動軸和銅盤的邊緣良好接觸。使銅盤轉動,電阻R中就有電流通過。若所加磁場為勻強磁場,除R以外其余電阻均不計。從左往右看,銅盤沿順時針方向勻速轉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銅片D的電勢高于銅片C的電勢
B. 電阻R中有正弦式交變電流流過
C. 銅盤半徑增大1倍,流過電阻R的電流也隨之增大l倍
D. 若不給銅盤施加任何外力,銅盤最終會停下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冰球運動是一項對抗性極強的冰雪體育競技項目。如圖所示,甲、乙兩冰球運動員為爭搶冰球而合理水平沖撞,沖撞過程中運動員手中的冰球桿未與地面接觸。已知甲運動員的質量為60kg,乙運動員的質量為70g,沖撞前兩運動員速度大小均為5m/s,方向相反,沖撞結束,甲被撞回,速度大小為2m/s,如果沖撞接觸時間為0.2s,忽略冰球鞋與冰面間的摩擦。問:
(1)撞后乙的速度大小是多少?方向又如何?
(2)沖撞時兩運動員相互間的平均作用力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8年12月8日2時23分,“嫦娥四號”探測器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并于2019年1月3日成功實現月球背面軟著陸,執行人類首次巡視月球背面的任務。“嫦娥四號”飛到月球主要分四步走,第一步為發射入軌段,實現嫦娥四號升空入軌,器箭分離;第二步為地月轉移段,實現嫦娥四號進入地月轉移軌道;第三步為近月制動段,在地月轉移軌道高速飛行的衛星減緩速度,完成“太空剎車減速”,被月球的引力所吸引;第四步為環月飛行段,嫦娥四號環繞月球軌道飛行,實現環月降軌,最后著陸月球。關于“嫦娥四號”探測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根據開普勒第三定律,探測器先后繞地球和月球做橢圓圓軌道運行時,其軌道半長軸的三次方與周期平方的比值是一個定值
B. 探測器在地球表面的發射速度應該大于第二宇宙速度
C. 探測器從環月段橢圓軌道進入環月段圓軌道時,探測器的動能減小,機械能減小
D. 若已知探測器在環月段圓軌道運行的半徑R、周期T和引力常量G,可以求出月球的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