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瑪麗?居里首先提出原子的核式結構 | B、盧瑟福在α粒子散射實驗中發現了電子 | C、愛因斯坦為解釋光電效應的實驗規律提出了光子說 | D、查德威克在原子核人工轉變的實驗中發現了質子 |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A、一定質量理想氣體在等壓膨脹過程中氣體一定吸收熱量 | B、單晶體與多晶體的區別在于前者有固定熔點,后者沒有固定熔點 | C、布朗運動表明懸浮顆粒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 | D、油膜法估測分子直徑的實驗中,使用酒精的目的是為了方便的形成較理想的單分子油膜層 | E、飽和汽壓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 | F、液體表面層中的分子間距大于液體內部分子間距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A、![]() | B、![]() | C、![]()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A、α粒子散射實驗說明原子核有復雜結構 | B、10個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經一個半衰期有5個發生了衰變 | C、一個中子和一個質子結合成氘核時,釋放出核能,表明此過程中出現了質量虧損 | D、原子核中任一核子只與相鄰核子間有很強的核力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A、盧瑟福通過α粒子散射實驗建立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 | B、根據玻爾理論可知,當氫原子從n=4的狀態躍遷到n=2的狀態時,發射出光子 | C、β衰變中產生的β射線實際上是原子的核外電子掙脫原子核的束縛而形成的 | D、原子核的半衰期由核內部自身因素決定,與原子所處的化學狀態和外部條件無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A、愛因斯坦根據光電效應提出來的 | B、根據氫原子光譜實驗提出來的 | C、盧瑟福根據 α粒子散射實驗提出來的 | D、湯姆生研究陰極射線時提出來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A、氡的半衰期為3.8天,若取20個氡原子核,經7.6天后就一定剩下5個原子核了 | B、β衰變所釋放的電子是原子核內的中子轉化成質子和電子所產生的 | C、γ射線一般伴隨著α或β射線產生,在三種射線中,γ射線的穿透能力最強,電離能力也最強 | D、發生α衰變時,生成核與原來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數減少了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