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學用單色光進行雙縫干涉實驗,在屏上觀察到題(甲)圖所示的條紋,僅改變一個實驗條件后,觀察到的條紋如題(乙)圖所示。他改變的實驗條件可能是
A.減小光源到單縫的距離 | B.減小雙縫之間的距離 |
C.減小雙縫到光屏之間的距離 | D.換用頻率更高的單色光源 |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0分) 利用半圓柱形玻璃,可減小激光光束的發散程度.在圖所示的光路中,A為激光的出射點,O為半圓柱形玻璃橫截面的圓心,AO過半圓頂點.若某條從A點發出的與AO成α角的光線,以入射角i入射到半圓弧上,出射光線平行于AO,求此玻璃的折射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當氫原子從n=4遷到n=2的能級和從n=3遷到n=1的能級時,分別輻射出光子a和光子b,則
A.由于放出光子,原子的能量增加 |
B.光子a的能量小于光子b的能量 |
C.光子a的波長小于光子b的波長 |
D.若光子a能使某金屬發生光電效應,則光子b不一定能使該金屬發生光電效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用一束紫外線照射某金屬時沒有產生光電效應,下列措施中可能產生光電效應的是
A.換用強度更大的紫外線照射 | B.換用紅外線照射 |
C.延長紫外線照射時間 | D.換用極限波長較大的金屬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某色光照射在某金屬表面上,不能發生光電效應,是由于該色光波長太長 |
B.太陽上進行的核反應方程是:![]() |
C.大量處于n=4能量軌道的氫原子,可能發出6種不同頻率的光 |
D.在可見光中,紅光光子能量最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填正確答案標號。選對1個得3分,選對2個得4分,選對3個得6分.每選錯1個扣3分,最低得分為0分)
A.光電效應和康普頓效應都說明光具有粒子性 |
B.湯姆孫發現了電子,說明原子核有自身的結構 |
C.有核能釋放的核反應就一定有質量虧損 |
D.要使金屬發生光電效應,所照射光的頻率一定得到達到某一值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填選項前的字母)
A.光電效應說明光具有波動性的,它是愛恩斯坦所先發現并加以理論解釋的 |
B.235U的半衰期約為7億年,隨地球環境的變化,半衰期可能變短 |
C.據波爾理論知,氫原子輻射出一個光子后,氫原子的電勢能減小,核外電子的動能增大 |
D.盧瑟福通過對α粒子散射實驗的研究,揭示了原子核的結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4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湯姆生發現了電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栆糕模型 |
B.太陽輻射的能量主要來自太陽內部的熱核反應 |
C.一束光照射到某種金屬上不能發生光電效應,是因為該束光的強度小 |
D.將放射性元素摻雜到其它穩定元素中,并降低其溫度,該元素的半衰期將增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太陽表面溫度約為6000K,主要發出可見光;人體溫度約為310K,主要發出紅外線;宇宙間的溫度約為3K,所發出的輻射稱為“3K背景輻射”,它是宇宙“大爆炸”之初在空間上保留下的余熱,若要進行“3K背景輻射”的觀測,應該選擇下列哪一個波段( )
A.無線電波 | B.紫外線 | C.X射線 | D.γ射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