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體同時受到同一平面內三個力的作用,有可能使物體處于平衡狀態的是( )
A. 5 N、7 N、8 N B. 5 N、2 N、3 N
C. 1 N、5 N、10 N D. 1 N、10 N、10 N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7屆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下學期入學考試理科綜合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甲所所,AB是某電場中的一條電場線,若有一電子以某一初速度且僅在電場力的作用下,沿AB由點A運動到點B,所經位置的電勢隨距A點的距離變化的規律如圖乙所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 A、B兩點的電場強度EA=EB
B. 電子在A、B兩點的速度vA<vB
C. A、B兩點的電勢ΦA>ΦB
D. 電子在A、B兩點的電勢能EPA<EP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2017學年山東省高二下學期開學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6分)一多用電表的電阻擋有三個倍率,分別是×1、×10、×100.用×10擋測量某電阻時,操作步驟正確,發現表頭指針偏轉角度很小,為了較準確地進行測量,應換到__擋.如果換擋后立即用表筆連接待測電阻進行讀數,那么缺少的步驟是_______,若補上該步驟后測量,表盤的示數如圖所示,則該電阻的阻值是__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2017學年山東省高二下學期開學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P、Q是兩個電量相等的正點電荷,它們連線的中點是O,A、B是中垂線上的兩點。OA<OB,用EA、EB、φA、φB分別表示A、B兩點的場強和電勢,則 ( )
A. EA一定大于EB,φA一定大于φB
B. EA不一定大于EB,φA一定大于φB
C. EA一定大于EB,φA不一定大于φB
D. EA不一定大于EB,φA不一定大于φ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2017學年山東省菏澤市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物理B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某實驗小組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請回答下列問題.
(1)以小車為研究對象,為了便于探究、減小誤差,應使小車質量M與砂桶和砂的總質量m滿足M_________m.
(2)為消除摩擦力的影響,實驗前需要平衡摩擦力,其具體操作為:取下________,把木板不帶滑輪的一端適當墊高并反復調節,直到輕推小車后,小車能沿木板做________運動.
(3)下圖是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 A、B、C、D、E、F、G為7個相鄰的計數點,相鄰的兩個計數點之間還有四個點未畫出。量出相鄰的計數點之間的距離分別為=4.22cm、
=4.65cm、
=5.08cm、
=5.49cm、
=5.91cm、
=6.34cm 。已知打點計時器所接電源頻率為50 Hz,則小車的加速度
=______m/s2 (結果保留2位有效數字)。
(4)某次實驗測得的數據如下表所示,請根據表中數據在坐標圖中描點并作出a-圖線_____。(直接在答題紙上畫圖)
(5)根據a-圖線求得合外力大小為________N(計算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6)某次實驗得到如上圖所示的圖象,造成當M一定時,a與F不成正比的原因可能是:在平衡摩擦力時木板與水平桌面的夾角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2017學年山東省菏澤市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物理B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16世紀末,伽利略用實驗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歐洲流行了近兩千年的亞里士多德關于力和運動的理論,開啟了物理學發展的新紀元。在以下說法中,與亞里士多德觀點相反的是( )
A. 四匹馬拉的車比兩匹馬拉的車跑得快;這說明,物體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
B. 一個運動的物體,如果不再受力了,它總會逐漸停下來;這說明,靜止狀態才是物體長時間不受力時的“自然狀態”
C. 兩物體從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較重的物體下落較快
D. 一個物體維持勻速直線運動,不需要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7屆廣東省深圳圓夢教育高三上學期港澳臺僑第二次模擬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簡答題
某同學利用DIS實驗系統研究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的狀態變化,在實驗后計算機屏幕顯示了如下P―T圖象(實線部分),已知在A狀態氣體體積為V。
(1)試求實驗過程中,當氣體溫度保持T0的情況下,氣體體積在什么范圍內變化?
(2)試分析說明在氣體狀態由B變化至C的過程中是吸熱還是放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2017學年陜西省西安市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簡答題
如圖所示,有1、2、3三個質量均為m = 1kg的物體,物體2與物體3通過不可伸長輕繩連接,跨過光滑的定滑輪,設長板2到定滑輪足夠遠,物體3離地面高H = 5.75m,物體1與長板2之間的動摩擦因數μ = 0.2。長板2在光滑的桌面上從靜止開始釋放,同時物體1(視為質點)在長板2的左端以v = 4m/s的初速度開始運動,運動過程中恰好沒有從長板2的右端掉下,g=10m/s2。求:
(1)長板2開始運動時的加速度大小;
(2)長板2的長度L0;
(3)當物體3落地時,物體1在長板2上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7屆湖北省棗陽市高三下學期第一次月考理科綜合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一固定豎直軌道由半徑為R的四分之一圓弧AB、長度為L的水平直軌BC和半徑為r的四分之一圓弧CD構成,BC與兩網弧分別相切于B點和C點。質量為Ⅲ的質點物塊從A點由靜止釋放,恰好能到達D點,已知物塊在圓弧AB上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為Wl,在圓弧CD上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為W2,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則
A. 物塊在水平直軌上的動摩擦因數為
B. 物塊在水平直軌上的動摩擦因數為
C. 物塊在C點的向心加速度的大小為
D. 物塊在C點的向心加速度的大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