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使用打點計時器來分析小車運動情況的實驗中,有如下基本步驟:
A、把打點計時器固定在桌子上
B、安好紙帶
C、松開紙帶讓物體帶著紙帶運動
D、接通交流電源
E、取下紙帶
F、斷開開關
這些步驟正確的排列順序為 。
(2)用打點計時器記錄了被小車拖動的紙帶的運動情況,在紙帶上確定出A、B、C、D、E、F、G共7個計數點。其相鄰點間的距離如圖所示,每兩個相鄰的計數點之間還有4個打印點未畫出。
①試根據紙袋上各個計數點間的距離,計算出打下B、C、D、E、F五個點時小車的瞬時速度,并將各個速度值填入下表(要求保留3位有效數字)
②將B、C、D、E、F各個時刻的瞬時速度標在直角坐標系中,并畫出小車的瞬時速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圖線。
③由所畫速度—時間圖像求出小車加速度為__________m/s2(該空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④由逐差法計算出小車的加速度為__________m/s2(該空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9分)在做“用油膜法估測分子大小”的實驗中,所用油酸酒精溶液的濃度為每溶液中有純油酸6mL,用注射器測得1mL上述溶液有75滴,把1滴該溶液滴入盛水的淺盤里,待水面穩定后,將玻璃板放在淺盤上,用筆在玻璃板上描出油酸的輪廓,再把玻璃板放在坐標紙上,其形狀和尺寸如圖所示,坐標中正方形方格的邊長為2cm,試求:
(1)油酸膜的面積是多少;
(2)每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純油酸的體積;(答案保留一位有效數字)
(3)按以上實驗數據估測出油酸分子的直徑。(答案保留一位有效數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在探究合力的方法時,先將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帶有繩套的兩根細繩。實驗時,需要兩次拉伸橡皮條,一次是通過兩細繩用兩個彈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另一次是用一個彈簧秤通過細繩拉橡皮條。
(1)同學們在操作過程中有如下議論,其中對減小實驗誤差有益的說法是
(填字母代號,雙項選擇)
A.兩細繩必須等長 |
B.彈簧秤、細繩、橡皮條都應與木板平行 |
C.用兩彈簧秤同時拉細繩時兩彈簧秤示數之差應盡可能大 |
D.拉橡皮條的細繩要長些,標記同一細繩方向的兩點要遠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0分)某同學在研究性學習中用圖示裝置來驗證牛頓第二定律,輕繩兩端系著質量相等的物體A、B,物體B上放一金屬片C,鐵架臺上固定一金屬圓環,圓環處在物體B的正下方。系統靜止時,金屬片C與圓環間的高度差為h,由靜止釋放后,系統開始運動。當物體B穿過圓環時,金屬片C被擱置在圓環上,兩光電門固定在鐵架臺P1、P2處,通過數字計時器可測出物體B通過P1、P2這段距離的時間。
⑴若測得P1、P2之間的距離為d,物體B通過這段距離的時間為t,則物體B剛穿過圓環后的速度v= ;
⑵若物體A、B的質量均用M表示,金屬片C的質量用m表示,該實驗中驗證下面 (填正確選項的序號)等式成立,即可驗證牛頓第二定律;
A.mg=
B.mg=
C.mg=(2M+m)
D.mg=(M+m)
⑶本實驗中的測量儀器除了刻度尺、數字計時器外,還需要 ;
⑷若Mm,改變金屬片C的質量m,使物體B由同一高度落下穿過圓環,記錄各次的金屬片C的質量m,以及物體B通過Pl、P2這段距離的時間t,以mg為橫軸,以 (填“t2”或“
”)為縱軸,通過描點作出的圖線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0分)某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驗證小球沿斜面運動的過程中機械能是否守恒,斜面的末端與水平桌面相切,不計小球在該處的能量損失,小球從離桌面高h處由靜止釋放,小球離開桌面后發生的水平位移為s,桌面高為H,改變小球釋放的位置,記錄多組h、s值。
⑴若小球在運動的過程中機械能守恒,則h與s2間的關系式為 ;
⑵某同學根據實驗結果,畫出了h-s2圖象(如圖乙所示),發現圖象不過原點,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改進的措施可以有 (寫出一條即可),隨著s的增大,圖象有彎曲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改進的措施可以有 (寫出一條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在探究物體的加速度a與所受外力F、物體質量M間的關系時,采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及車中的砝碼質量用M表示,盤和盤中砝碼的總質量用m表示。
(1)當M與m的大小關系滿足________時,才可以認為繩子對小車的拉力大小等于盤和砝碼的總重力。(2)某一組同學先保持盤及盤中的砝碼質量m一定來做實驗,其具體操作步驟如下,以下做法正確的是__。
A.平衡摩擦力時,應調節盤中砝碼質量,直至小車在繩子牽引下做勻速運動為止 |
B.每次改變小車的質量時,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
C.實驗時,先放開小車,再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 |
D.用天平測出m以及小車質量M,則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可直接用公式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某些固體材料受到外力后除了產生形變,其電阻率也要發生變化,這種由于外力的作用而使材料電阻率發生變化的現象稱為“壓阻效應”,F用如圖所示的電路研究某長薄板電阻Rx的壓阻效應,已知Rx的阻值變化范圍為幾歐到幾十歐,實驗室中有下列器材:
A.電源E(3 V,內阻約為1 Ω)
B.電流表Al (0.6 A,內阻r1=5 Ω)
C.電流表A2(0.6 A,內阻r2約為1 Ω)
D.開關S,定值電阻R0
(1)為了比較準確地測量電阻Rx的阻值,請完成虛線框內電路圖的設計。
(2)在電阻Rx上加一個豎直向下的力F(設豎直向下為正方向),閉合開關S,記下電表讀數,A1的讀數為I1,A2的讀數為I2,得Rx=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改變力的大小,得到不同的Rx值,然后讓力反向從下向上擠壓電阻,并改變力的大小,得到不同的Rx值。最后繪成的圖像如圖所示,除觀察到電阻Rx的阻值隨壓力F的增大而均勻減小外,還可以得到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當F豎直向下時,可得Rx與所受壓力F的數值關系是Rx=______________。
(4)定值電阻R0的阻值應該選用________________。
A.1 Ω B.5 Ω C.10 Ω D.20 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2分)小亮同學為研究某電學元件(最大電壓不超過2.5V,最大電流不超過0.55A)的伏安特性曲線,在實驗室找到了下列實驗器材:
A.電壓表(量程是3V,內阻是6kΩ的伏特表)
B.電壓表(量程是15V,內阻是30kΩ的伏特表)
C.電流表(量程是0.6A,內阻是0.5Ω的安培表)
D.電流表(量程是3A,內阻是0.1Ω的安培表)
F.滑動變阻器(阻值范圍0~5Ω),額定電流為0.6A
G.滑動變阻器(阻值范圍0~100Ω),額定電流為0.6A
直流電源(電動勢E=3V,內阻不計)
開關、導線若干。
該同學設計電路并進行實驗,通過實驗得到如下數據(I和U分別表示電學元件上的電流和電壓)。
I/A | 0 | 0.12 | 0.21 | 0.29 | 0.34 | 0.38 | 0.42 | 0.45 | 0.47 | 0.49 | 0.50 |
U/V | 0 | 0.20 | 0.40 | 0.60 | 0.80 | 1.00 | 1.20 | 1.40 | 1.60 | 1.80 | 2.0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