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在第2小時末,乙車改變運動方向 | |
B. | 在第2小時末,甲乙兩車相距最遠 | |
C. | 在第4小時末,甲乙兩車相遇 | |
D. | 在前4小時內,乙車的平均速度為10km/h |
分析 根據圖象知識可得出兩物體在任一時刻的速度、每段的加速度及任一時間段內的位移;
圖象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為汽車運動的位移,則根據兩物體的運動關系可判斷各選項是否正確.
解答 解;A、由圖可知,2小時內乙車一直做反方向的運動,2小時末時開始沿正方向運動,故A正確;
B、有v-t圖象,與時間軸所圍面積為物體通過的位移,故速度相等時相距最遠,故B錯誤;
C、圖象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為汽車運動的位移,4小內甲車的總位移為x甲=$\frac{1}{2}$×4×80km=160km;而乙車的總位移為-40km+80km=40km,故此時兩車不會相遇,故C錯誤;
D、在前4小時內,乙車的平均速度為$\overline{v}=\frac{{x}_{乙}}{t}=\frac{40}{4}m/s$=10km/h;故D正確;
故選:AD.
點評 解答本題應注意:(1)速度的正負表示物體速度的方向;(2)面積的正負表示物體位移的方向;(3)明確兩物體的距離關系,可通過畫運動的過程示意圖幫助理解題意.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伽利略研究自由落體運動時,由于物體下落時間太短,不易測量,因此采用了“沖淡重力”的方法來測量時間,然后再把得出的結論合理外推 | |
B. | 根據速度定義式v=$\frac{△x}{△t}$,當△t非常非常小時,$\frac{△x}{△t}$就可以表示物體在t時刻的瞬時速度,該定義應用了極限思想方法 | |
C. | 物體的加速度又叫做速度的變化率,速度變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 |
D. | 在推導勻變速運動位移公式時,把整個運動過程劃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勻速直線運動,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這里采用了微元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如果貨物A隨傳送帶一起無相對滑動地向上勻速運動,A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 | |
B. | 如果貨物A隨傳送帶一起無相對滑動地向下勻速運動,A受到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 | |
C. | 如果貨物A和傳送帶都靜止,A不受摩擦力 | |
D. | 如果貨物A和傳送帶都靜止,A對傳送帶有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3 m/s | B. | 1 m/s | C. | 2 m/s | D. | 不可能為1 m/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從D到C過程中,彈丸的機械能守恒 | |
B. | 從D到C過程中,彈丸的動能一直在增大 | |
C. | 從D到E過程橡皮筋對彈丸做功大于從E到C過程 | |
D. | 從D到C過程中,橡皮筋的彈性勢能先增大后減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45m | B. | 30m | C. | 125m | D. | 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質點是客觀存在的一種極小物體,以質點為參考系運動描述更精確 | |
B. | 很長的火車也可以看作質點,但火車只能在停止不動使才選作參考系 | |
C. | 為正在參加吊環比賽的運動員打分時,裁判們可以把運動員看作質點 | |
D. | 如果物體的形狀和大小對所研究的問題無影響,即可把物體看做質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0.016 ?A | B. | 1.6mA | C. | 16?A | D. | 0.16?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到達亮紋處的概率比到達暗紋處的概率大 | |
B. | 到達暗紋處的概率比到達亮紋處的概率大 | |
C. | 該光子只能到達亮紋處 | |
D. | 以上說法均有可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