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盧瑟福通過原子核的人工轉變發現了質子 | |
B. | 比結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結合得越牢靠,原子核越穩定 | |
C. | 宏觀物體的物質波波長非常小,極易觀察到它的波動性 | |
D. | 用質子流工作的顯微鏡比用相同速度的電子流工作的顯微鏡分辨率高 |
分析 盧瑟福通過原子核的人工轉變發現了質子,比結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穩定,波長越長,越易觀察波動性,波長越短,粒子性越明顯,根據德布羅意波長公式比較質子和電子的波長,波長越長分辨率越高
解答 解:A、盧瑟福通過α粒子轟擊氮核發現了質子,故A正確;
B、比結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結合得越牢靠,原子核越穩定.故B錯誤.
C、宏觀物體的物質波波長非常小,不易觀察到它的波動性,故C錯誤;
D、質子動量比電子大的多,根據λ=$\frac{h}{P}$,可知與電子流速度相同的質子流具有更短的波長,即具有更高分辨率,故D正確.
故選:AD
點評 解決本題的關鍵掌握物理學史,知道各個物理學家所做的貢獻,不能混淆,注意結合能與比結合能的區別,難度不等,屬于基礎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t=2s時甲追上乙 | |
B. | 在前4s內甲乙兩物體位移相等 | |
C. | 甲追上乙之前兩者間的最遠距離為4m | |
D. | 甲追上乙時的速度大小為8m/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本實驗設法讓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分別為W、2W、3W、….所采用的方法是選用同樣的橡皮筋,并在每次實驗中使橡皮筋拉伸的長度保持一致.當用1條橡皮筋進行是實驗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為W,用2條、3條、…橡皮筋并在一起進行第2次、第3次、…實驗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分別是2W、3W、… | |
B. | 小車運動中會受到阻力,補償的方法,可以使木板適當傾斜 | |
C. | 某同學在一次實驗中,得到一條記錄紙帶.紙帶上打出的點,兩端密、中間疏.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沒有使木板傾斜或傾角太小 | |
D. | 根據記錄紙帶上打出的點,求小車獲得的速度的方法,是以紙帶上第一點到最后一點的距離來進行計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動量大,而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動量小 | |
B. | 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動量改變大,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動量改變小 | |
C. | 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動量改變慢,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動量改變快 | |
D. | 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動量改變快,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動量改變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20s末A、B相遇 | B. | A做勻速運動,B做勻加速運動 | ||
C. | 20s末A、B相距最遠 | D. | 40s末A、B相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質點是一個理想化模型,實際上并不存在,引入這個概念沒有多大意義 | |
B. | 只有體積很小的物體才能看作質點 | |
C. | 只有做平動的物體,皆可看作質點 | |
D. | 物體能不能看作質點主要由物體的形狀和大小對所研究的問題影響程度來決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