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A到達Q的過程中,重力和阻力對A做功,由功能關系即可求出A的速度;
(2)分析B過最高點的條件,然后根據機械能守恒,得出B在最低點的速度的特點,最后結合彈性碰撞的特點以及功能關系即可求出.
解答 解:(1)A到達Q的過程中,重力和阻力對A做功,得:$mgH-μmgS=\frac{1}{2}m{v}_{0}^{2}$
所以:${v}_{0}=3\sqrt{3}$m/s
(2)由于B與A的質量相等,A與B碰撞的過程是彈性碰撞,根據彈性碰撞的特點可知,質量相等的兩個物體在碰撞后交換速度,所以碰撞后A的速度變成0,而B的速度變成3$\sqrt{3}$m/s.
若B能恰好經過最高點,則在最高點的速度恰好為0,根據機械能守恒得最低點的速度滿足:
-mg•2R=$0-\frac{1}{2}m{v}_{B}^{2}=-\frac{1}{2}m{v}_{0}^{2}$
代入數據得:R=0.675 m
討論:
Ⅰ、若桿的長度小于0.675m,則小球B能越過最高點,繼續沿逆時針方向轉到B,然后與A發生彈性碰撞,再次交換速度.之后A繼續以速度3$\sqrt{3}$m/s向右運動到停止,由動能定理得:$-μmgx=0-\frac{1}{2}m{v}_{0}^{2}$
所以x=5.4m
Ⅱ、若桿的長度大于0.675m,則小球B不能越過最高點,則將沿順時針方向返回到B,然后與A發生彈性碰撞,再次交換速度.之后A繼續以速度3$\sqrt{3}$m/s向左運動到停止,由動能定理得:$-μmgx=0-\frac{1}{2}m{v}_{0}^{2}$
由于:x>S,所以A將回到P點,然后沿斜面向上運動,到達最高點后再次返回P點,再向右運動直到與Q發生第三次的碰撞.由于A再次在水平面上運動的過程中摩擦力繼續做功,可知B仍然不能到達最高點,仍然是再沿順時針方向返回…
由此可知,A將在PQ之間以及斜面上做往返運動,一直到停止上,運動的總路程為5.4m.
由:5.4m=1m×5+0.4m
可知A將在從P向Q運動的過程中停止,此時距離Q點的路程為:L=1m-0.4m=0.6m
答:(1)A與B剛碰撞前的瞬間A的速度的大小是$3\sqrt{3}$m/s;
(2)當R>0.675m時,A將停在Q的左側距Q 0.6米處;當R≤0.675m時,A將停在Q的右側距Q 5.4米處.
點評 該題結合彈性碰撞的情況,考查對功能關系的應用能力,在解答的過程中要注意B做圓周運動的過程中可能能通過最高點,有可能不會通過最高點,要討論,不能遺漏.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交流發電機的轉速為50r/s | |
B. | t=0.01s時刻穿過線框回路的磁通量為零 | |
C. | 變壓器原線圈中電流表示數為1A | |
D. | 燈泡的額定電壓為220$\sqrt{2}$V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2x2=9x1 2v2=5v1 | B. | 2x2=7x1 2v2=3v1 | ||
C. | 2x2=7x14W2=27W1 | D. | 2x2=9x14W2=21W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石塊下落第1 s內的位移 | B. | 石塊下落到地面的總時間 | ||
C. | 石塊落地前最后1 s內的位移 | D. | 石塊通過最后1m位移的時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探究加速度與力和質量關系的實驗運用了控制變量法 | |
B. | 玻璃瓶內裝滿水,用穿有透明細管的橡皮泥封口.手捏玻璃瓶,細管內液面高度變化,說明玻璃瓶發生形變,該實驗采用放大的思想 | |
C. | 力學中將物體看成質點運用了理想化模型法 | |
D. | 當物體的運動時間△t趨近于0時,△t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可看成瞬時速度運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盛有一定質量理想氣體的容器在做自由落體運動時,氣體對容器仍有壓力和壓強 | |
B. | 凡是滿足能量守恒的過程都可以自發實現 | |
C. | 兩個分子從相距較遠(分子力可忽略)開始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的過程中,分子勢能先減小后增大 | |
D. | 用打氣筒給自行車輪胎打氣,越來越費勁,這是因為分子間斥力增大的緣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