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一條不可伸長的輕繩跨過質量可忽略不計的光滑定滑輪, 繩的一端系一質量m=15㎏的重物,重物靜止于地面上,有一質量=10㎏的猴子,從繩子的另一端沿繩子向上爬.在重物不離開地面條件下,猴子向上爬的最大加速度為(g =10m/s2)( )
A.25m/s2 B.5m/s2 C.10m/s2 D.15m/s2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2017學年山西省高一上學期期中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甲乙兩車同時從同一地點出發,甲車以16m/s的初速度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為2m/s2,乙以4m/s的初速度與甲同向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為1m/s2。求
(1)兩車相遇前的最大距離;
(2)兩車相遇的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2017學年江蘇省高一上學期期中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一輛執勤的警車停在限速vm=90km/h公路邊,當警員發現從他旁邊以v=20m/s的速度勻速行駛的摩托車由違章行為時,立即決定前去追趕;經t0=2s警車發動起來,以加速度a=2m/s2做勻加速運動,試問:
(1)在警車追上摩托車之前,兩車間的最大距離是多少?
(2)警車發動起來后要多長的時間才能追上摩托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2017學年江蘇省高一上學期期中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關于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伽利略猜想運動速度與下落的時間成正比,并直接用實驗進行了驗證
B.伽利略通過數學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驗證了位移與時間成正比
C.伽利略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實驗和邏輯推理(包括數學推演)和諧的結合起來
D.伽利略直接通過實驗驗證了自由落體運動位移與時間二次方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2017學年江蘇省高一上學期周練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多選題
如圖甲所示,一物塊在t=0時刻,以初速度v0從足夠長的粗糙斜面底端向上滑行,物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t0時刻物塊到達最高點,3t0時刻物塊又返回底端。由此可以確定 ( )
A.物體沖上斜面的最大位移
B.物塊返回底端時的速度
C.物塊所受摩擦力大小
D.斜面傾角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2017學年湖北黃岡中學高二上周末考一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如圖所示,粗糙弧形軌道和兩個光滑半圓軌道組成翹尾巴的S形軌道。光滑半圓軌道半徑為R,兩個光滑半圓軌道連接處C、D之間留有很小的空隙,剛好能夠使小球通過,C、D之間距離可忽略。粗糙弧形軌道最高點A與水平面上B點之間的高度為h。從A點靜止釋放一個可視為質點的小球,小球沿翹尾巴的S形軌道運動后從E點水平飛出,落到水平地面上,落點到與E點在同一豎直線上B點的距離為s。已知小球質量為m,不計空氣阻力,求:
(1)小球從E點水平飛出時的速度大小;
(2)小球運動到半圓軌道的B點時對軌道的壓力;
(3)小球沿翹尾巴S形軌道運動時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2017學年湖北黃岡中學高二上周末考一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質量相同的A、B兩個物體靜止放在水平面上,從某一時刻起同時受到大小不同的水平外力FA、FB的作用由靜止開始運動.經過時間t0,撤去A物體所受的水平外力FA;經過4t0,撤去B物體所受的水平外力FB.兩物體運動的v-t關系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A、B兩物體所受摩擦力大小不同
B. A、B兩物體所受水平外力大小之比FA︰FB=12︰5
C. 在勻加速運動階段,合外力做功之比為6∶5
D. A、B兩物體在整個運動過程中,摩擦力的平均功率之比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2017學年湖北黃岡中學高二上周末考四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先后按圖中(1)、(2)所示電路測同一未知電阻阻值Rx,已知兩電路的路端電壓恒定不變,若按圖(1)所示電路測得電壓表示數為6V,電流表示數為2mA,那么按圖(2)所示電路測得的結果應有( )
A.電壓表示數為6V,電流表示數為2mA
B.電壓表示數為6V,電流表示數小于2mA
C.電壓表示數小于6V,電流表示數小于2mA
D.電壓表示數小于6V,電流表示數大于2m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7屆山東省高三第二次診斷性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為了測試某汽車的剎車性能,駕駛員駕駛汽車以30m/s的速度在干燥的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某時刻駕駛員收到剎車指令,經過一段短暫的反應時間后開始剎車,當車停止后,經測量發現,從駕駛員接到剎車指令到車停下來,汽車行駛的距離為90m,若用同樣的方法測試該汽車在雨天的剎車性能,則汽車需要行駛165m的距離才能停下來,已知雨天時輪胎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輪胎與干燥地面間動摩擦因數的一半,若兩次剎車過程中駕駛員的反應時間相同,試求該駕駛員的反應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