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福建省龍巖一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為種群與物種的關系圖解,關于它們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由圖中可以看出,一個物種可以有很多種群,這些種群間只是因為地理隔離,阻礙了基因交流 |
B.若物種2是由物種1形成的,則物種2一定發生了基因頻率的改變 |
C.物種1形成物種2的必要條件是地理隔離 |
D.若種群1和種群2的基因頻率都發生了改變,則這兩個種群都在進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福建省龍巖一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表列出了A、B、C、D四種鳥的產卵、孵出和繁殖后代數,哪種鳥將會得到更多的進化優勢?( )
鳥 | 數目] | ||
產卵 | 孵出 | 繁殖后代 | |
A | 9 | 8 | 2 |
B | 2 | 2 | 2 |
C | 9 | 9 | 3 |
D | 7 | 5 | 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福建省龍巖一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生物多樣性是共同進化的結果。下列事實不屬于共同進化的是( )
A.隨著工業的發展,導致大量溫室氣體排放,全球氣溫升高 |
B.隨著光合生物的出現,大氣中有了氧氣,為好氧生物的出現創造了條件 |
C.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馬和獵豹都能迅速奔跑,是長期相互選擇的結果 |
D.4億前年形成了原始的陸生植物,隨后出現了適應陸地生活的動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福建省龍巖一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已知如果一個群體無限大,群體內的個體隨機交配,沒有突變發生,沒有任何形式的選擇壓力,那么群體中的各種基因型的比例每代保持不變。對某區域一個種群隨機抽樣調查,測知該種群中基因型AA、Aa、aa的個體分別有若干只,由此可以計算出A和a的基因
頻率。根據A和a的基因頻率,可以推出這個種群中基因型Aa的頻率(N)大約是( )
A.0<N≤75% B.0<N≤50% C.0≤N<100% D. N>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福建省龍巖一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如圖表示光照下葉肉細胞中A、B兩種細胞器間的氣體交換,下列有關此圖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在黑暗中A將停止生理作用
B.A結構能產生ATP,B結構不能產生ATP
C.植物正常生長時,B結構產生的O2全部被A結構利用
D.夜晚適當降溫,能降低A結構的生理功能,白天適當升溫,B結構的生理功能提高比A結構更顯著,故白天適當升溫,夜晚適當降溫能增加農作物的產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福建省龍巖一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符合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敘述的是( )
A.物種的形成可以不經過隔離 |
B.生物進化過程的實質在于有利變異的保存 |
C.基因突變產生的有利變異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
D.自然選擇通過作用于個體而影響種群的基因頻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福建省龍巖一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現代進化論與達爾文進化論觀點不同的是( )
A.可遺傳的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原始材料 | B.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
C.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是生物進化的實質 | D.自然選擇是環境對生物的選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福建省龍巖一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按照達爾文進化論學說,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生活在地穴水中的盲螈,因長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視覺 |
B.食蟻獸的長舌是因長期舔食樹縫中螞蟻反復伸長所致 |
C.鹿和狼在長期的生存斗爭中相互進行選擇,結果發展了自己的特征 |
D.春小麥連年冬種可以變成冬小麥,這是環境影響的結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海南省瓊海市嘉積中學高二上學期監測生物(文)試卷 題型:單選題
人的神經系統中,有些神經細胞既能傳導興奮,又能合成并分泌激素?這些細胞位于 ( )
A.大腦皮層 | B.垂體 | C.下丘腦 | D.脊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海南省瓊海市嘉積中學高二上學期監測生物(文)試卷 題型:單選題
內環境穩態的維持是由于( )
A.肺能及時地排出體內的CO2 |
B.腎能及時地排出體內的代謝廢物 |
C.消化道和肺能及時地從外界吸收營養物質和氧 |
D.在神經調節、體液調節和免疫調節共同調節下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的結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