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河北省正定中學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以下有關蛋白質工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蛋白質工程發展的基礎是基因工程 |
B.蛋白質工程的原理是從預期的蛋白質功能出發最終找到脫氧核苷酸序列的過程 |
C.T4溶菌酶中引入二硫鍵提高了它的熱穩定性是蛋白質工程應用的體現 |
D.蛋白質工程只能改造現有的蛋白質而不能制造新的蛋白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河北省正定中學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圖是某草原生態系統中,部分食物網簡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圖中所有生物構成一個生物群落 ②該食物網共有4條食物鏈 ③蛇處于兩個不同的營養級 ④青蛙和蜘蛛的關系不只是捕食 ⑤該生態系統中青蛙和蜘蛛可利用的總能量大于蝗蟲可利用的總能量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⑤ | D.②④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河北省正定中學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試劑與作用或對應實驗結果不相符的是
A.生長素一一染色體數目加倍,形成無籽果實 |
B.斐林試劑一一鑒定還原糖,產生磚紅色沉淀 |
C.秋水仙素一一基因突變,培育生物新品種 |
D.龍膽紫一一染色體著色,觀察細胞分裂中染色體行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河北省正定中學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最可能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組名詞是
①初級消費者,第二營養級 ②次級消費者,自養型生物
③分解者,腐生生物 ④消費者,自養生物
⑤草食動物,異養生物 ⑥自養生物,第一營養級
⑦自養生物,初級消費者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③⑤⑥ | D.①⑥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河北省正定中學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農場中種植著糧食作物、果樹,飼養著家禽、家畜等。下列選項中不屬于運用生態系統信息傳遞原理來提高農畜產品產量的措施的是
A.適時灌溉與定時飼喂 |
B.施放過量的性引誘劑,干擾害蟲的正常交尾 |
C.延長家禽的光照時間,提高產蛋率 |
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達到早熟、高產的目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河北省正定中學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信息傳遞的實例中,屬于調節生物種間關系的是
A.萵苣在適宜波長光下才能萌發生長 |
B.昆蟲散發性外激素傳遞信息 |
C.草原返青時,“綠色”為食草動物提供信息 |
D.雄鳥求偶時進行復雜的“求偶”炫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河北省正定中學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圖為某農田生態系統以及對秸稈進行進一步利用的示意圖,下列相關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流經此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 |
B.圖中有5條食物鏈 |
C.秸稈利用后的廢渣,其中的有機物被分解者分解后產生CO2和礦質元素均可被農作物利用 |
D.建立該農業生態系統的目的是使生態系統中的能量盡可能地流向對人類有益的方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河北省正定中學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表是對某兩類動物生存受到威脅的主要原因的統計結果,從表中數據不能得到的結論是
原因 | 哺乳動物 | 鳥類 |
偷獵 | 31% | 20% |
喪失棲息地 | 32% | 60% |
生物入侵 | 17% | 12% |
其他原因 | 20% | 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河北省正定中學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免疫系統組成的敘述,正確的是
A.免疫系統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細胞 |
B.免疫器官是免疫細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場所 |
C.免疫細胞只包括T細胞和B細胞,分別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
D.免疫活性物質是由免疫細胞產生的發揮作用的物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河北省正定中學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如圖是某種雌性激素分泌及作用機制的模式圖。請結合所學知識及圖中有關信息,判斷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A.A是下丘腦,B是垂體,C是卵巢 |
B.C分泌的激素過多,會對A和B的分泌活動有抑制作用 |
C.從圖中可以看出,雌性激素是進入細胞后發揮作用的 |
D.當C分泌的激素與核受體結合以后,是通過影響DNA的復制過程來影響細胞代謝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