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福建省龍巖一中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右圖表示某生態系統的食物網,關于此食物網的敘述,錯誤的是
A.該食物網共有4條食物鏈 |
B.野兔、鹿及昆蟲均為初級消費者 |
C.狼和云豹在不同食物鏈上均屬于同一營養級 |
D.如果土壤受到污染,鷹體內的污染物積累濃度可能最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福建省龍巖一中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在陽光明媚、水草豐茂的草原上,生活著牛、羊、鹿、狼、兔、鼠,還有禿鷲、蒼鷹、蜣螂、細菌、真菌等,關于它們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①它們共同構成一個生態系統 ②它們中的牛、羊、鹿分別組成了3個種群
③它們中的動物是一個生物群落 ④它們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福建省龍巖一中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有關“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數量動態變化”的實驗,正確的敘述是
A.改變培養液的pH值不影響K值(環境容納量)大小 |
B.用樣方法調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數量的變化 |
C.對酵母菌計數時,用吸管吸取培養液滴滿血球計數板的計數室及其四周邊緣,輕輕蓋上蓋玻片后即可鏡檢 |
D.營養條件并非影響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的唯一因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福建省龍巖一中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4種現象中,不適宜用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規律進行合理分析的是
A.虎等大型肉食動物容易成為瀕危物種 |
B.藍藻易在富營養化水體中爆發 |
C.飼養牛、羊等動物,成本低、產量高 |
D.巨大的藍鯨以微小的浮游動物為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福建省龍巖一中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某同學擬一個面積為100hm2草地上某種雙子葉草本植物的種群密度,設計了四個調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計數該草地上該種植物的全部個體數目 |
B.設置1個1m2樣方,計數樣方中該種植物的個體數目 |
C.隨機設置1m2樣方若干,計數每個樣方中該種植物的個體數目 |
D.在該種植物密集處設置1m2樣方若干,計數每個樣方中該種植物的個體數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福建省龍巖一中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給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進行輸氧時,要在純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氣體,以維持呼吸中樞的興奮,這主要是利用什么調節
A.體液調節 | B.神經調節 |
C.激素調節 | D.內分泌調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福建省龍巖一中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指
A.太陽能被綠色植物固定的過程 |
B.系統內生物體能量代謝的過程 |
C.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過程 |
D.能量從生物體進入環境的過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福建省龍巖一中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有關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敘述,正確的是
A.沙丘、火山巖上進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棄耕的農田上進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內無競爭現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內競爭明顯 |
C.初生演替所需時間較長,次生演替所需時間較短 |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難形成森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福建省龍巖一中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屬于種間競爭實例的是
A.螞蟻取食蚜蟲分泌的蜜露 |
B.以葉為食的菜粉蝶幼蟲與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
C.細菌與其體內的噬菌體均利用培養基中的氨基酸 |
D.某培養瓶中生活的兩種綠藻,一種數量增加,另一種數量減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福建省龍巖一中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豚草是原產北美的植物,據調查在江蘇、浙江、北京、上海等19個省市頻頻發現。課外小組的同學對某地區路旁的一片閑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種群密度連續進行了五年的調查,部分結果如下表所示(單位:株/m3)。下列有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年份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豚草 | 0.3 | 0.6 | 1.1 | 1.5 | 2.3 |
狗尾草 | 10.0 | 9.2 | 8 | 6.8 | 5.5 |
龍葵 | 3.0 | 2.0 | 0.4 | 0 | 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