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福建省龍巖一中高二第一學段(模塊)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生物多樣性是共同進化的結果。下列事實不屬于共同進化的是( )
A.隨著工業的發展,導致大量溫室氣體排放,全球氣溫升高 |
B.隨著光合生物的出現,大氣中有了氧氣,為好氧生物的出現創造了條件 |
C.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馬和獵豹都能迅速奔跑,是長期相互選擇的結果 |
D.4億前年形成了原始的陸生植物,隨后出現了適應陸地生活的動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福建省龍巖一中高二第一學段(模塊)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已知如果一個群體無限大,群體內的個體隨機交配,沒有突變發生,沒有任何形式的選擇壓力,那么群體中的各種基因型的比例每代保持不變。對某區域一個種群隨機抽樣調查,測知該種群中基因型AA、Aa、aa的個體分別有若干只,由此可以計算出A和a的基因頻率。根據A和a的基因頻率,可以推出這個種群中基因型Aa的頻率(N)大約是( )
A.0<N≤75% B.0<N≤50% C.0≤N<100% D. N>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福建省龍巖一中高二第一學段(模塊)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如圖表示光照下葉肉細胞中A、B兩種細胞器間的氣體交換,下列有關此圖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在黑暗中A將停止生理作用
B.A結構能產生ATP,B結構不能產生ATP
C.植物正常生長時,B結構產生的O2全部被A結構利用
D.夜晚適當降溫,能降低A結構的生理功能,白天適當升溫,B結構的生理功能提高比A結構更顯著,故白天適當升溫,夜晚適當降溫能增加農作物的產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福建省龍巖一中高二第一學段(模塊)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符合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敘述的是( )
A.物種的形成可以不經過隔離 |
B.生物進化過程的實質在于有利變異的保存 |
C.基因突變產生的有利變異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
D.自然選擇通過作用于個體而影響種群的基因頻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福建省龍巖一中高二第一學段(模塊)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現代進化論與達爾文進化論觀點不同的是( )
A.可遺傳的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原始材料 | B.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
C.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是生物進化的實質 | D.自然選擇是環境對生物的選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福建省龍巖一中高二第一學段(模塊)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按照達爾文進化論學說,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生活在地穴水中的盲螈,因長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視覺 |
B.食蟻獸的長舌是因長期舔食樹縫中螞蟻反復伸長所致 |
C.鹿和狼在長期的生存斗爭中相互進行選擇,結果發展了自己的特征 |
D.春小麥連年冬種可以變成冬小麥,這是環境影響的結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安徽省桐城十中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按下表設計進行實驗,分組后在相同的適宜條件下培養8~10小時,并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實驗材料 | 取樣 | 處理 | 分組 | 培養液 | 供氧情況 | |
適宜濃度酵母菌液 | 50 mL | 破碎細胞 (細胞不完整) | 甲 | 25 mL | 75 mL | 無氧 |
乙 | 25 mL | 75 mL | 通氧 | |||
50 mL | 未處理 | 丙 | 25 mL | 75 mL | 無氧 | |
丁 | 25 mL | 75 mL | 通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安徽省桐城十中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利用地窖貯藏種子、果蔬在我國歷史悠久。地窖中的CO2濃度較高,有利于( )
A.降低細胞呼吸強度 | B.降低水分吸收 |
C.促進果實成熟 | D.促進光合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安徽省桐城十中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物品保存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在35℃左右及低氧環境中蔬菜保鮮效果最好 |
B.密封包裝的新鮮雞肉,常溫下保持數年不變質 |
C.種子入庫前必須進行干燥處理 |
D.真絲織物含有大量的纖維素,因此要注意防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安徽省桐城十中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現有一瓶摻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液,吸進氧氣的體積與放出二氧化碳的體
積之比為 3∶5,這是因為( )
A.有1/4的酵母菌在進行有氧呼吸 |
B.有1/3的酵母菌在進行有氧呼吸 |
C.有1/2的酵母菌在進行有氧呼吸 |
D.有2/3的酵母菌在進行有氧呼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