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吉林省長春市十一高中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四個實例中,反映出生物間的關系與其他三個選項不同的是
A.紫色千屈菜是一種歐洲濕地植物,已入侵整個北美濕地 |
B.豆類植物能在極其貧氮的土壤中很好地生活 |
C.日本節節草在歐洲是一種茁壯生長的河邊野草 |
D.東南亞的有柄苦買菜(一種雜草),已經開始阻塞歐洲和美國排水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吉林省長春市十一高中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在容積恒定、營養物質一定的液體培養基中培養酵母菌,經過足夠長時間,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與時間的關系曲線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吉林省長春市十一高中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圖甲為某地一個生物種群的年齡組成曲線圖,如果有一外來物種入侵,并以該種群的幼體為食,這將使該種群的年齡組成發生變化,則這種變化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吉林省長春市十一高中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據中央電視臺報道,在西藏羌塘保護區所調查的區域內,目前的藏羚羊數量比10年前增長的51%,數量已經達到12萬只。關于該調查實驗方案表述正確的是
A.對于藏羚羊的種群密度調查常采用標志重捕法 |
B.對所做的標志越醒目越好,以便于人類的識別 |
C.標志重捕法又叫捉放法,此方法適用于所有的動物 |
D.只要捕獲一次就能計算出藏羚羊的種群密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吉林省長春市十一高中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自然界中生物種群的增長常表現為“S”型增長曲線。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S”型曲線表明種群數量變化是先多后少 |
B.“S”型增長不受種群密度制約 |
C.“S”型曲線表示了種群數量和天敵的關系 |
D.“S”型曲線的形成是多種生態因素作用的結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吉林省長春市十一高中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在一塊地里,建造了A、B、C三個魚塘,魚塘中全部養的是鯉魚,其中A和B兩個池塘之間有涵洞,鯉魚能夠自由通過,則這三個魚塘中的鯉魚是
A. 一個種群 B. 兩個種群 C. 三個種群 D. 無法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吉林省長春市十一高中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探究促進葡萄插條生根的最適NAA濃度”實驗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實驗用葡萄插條應盡量少帶些幼葉或幼芽 |
B.各組葡萄枝條在NAA溶液中浸泡時間應相同 |
C.各組生根數量應取該組葡萄生根數量的平均值 |
D.促進葡萄枝條生根的最適NAA和IAA濃度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吉林省長春市十一高中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甲、乙、丙及NAA等四種植物激素的作用模式如下圖,圖中 “+” 表示促進作用,“-” 表示抑制作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甲乙丙皆為非蛋白質的小分子有機物 |
B.甲乙皆可促進果實成熟 |
C.乙丙之間具有協同作用 |
D.甲乙之間具有拮抗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2屆福建省廈門市翔安一中高三下學期期初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圖表示生物膜的亞顯微結構,其中a和b為物質的兩種運輸方式,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a運輸方式中一般不需要消耗能量 |
B.神經細胞膜上識別遞質的結構是① |
C.b可表示肌細胞從組織液中吸收氧氣 |
D.細胞膜的選擇透性與②有關,與③無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2屆福建省廈門市翔安一中高三下學期期初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如圖為人體細胞及其內環境之間物質交換的示意圖,①②③④分別表示人體內不同部位的液體。據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人體的內環境是由①②③組成的 |
B.體液①中含有激素、血紅蛋白、尿素、CO2等物質 |
C.O2濃度最高、最低處分別是①、② |
D.細胞無氧呼吸產生的乳酸進入①中,①中NaHCO3與之發生作用使pH基本穩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