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浙江省海鹽元濟高級中學高二3月月考生物試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分析一個DNA分子時,發現30%的脫氧核苷酸含有腺嘌呤,由此可知該DNA分子中一條鏈上鳥嘌呤含量最大值可占此鏈堿基總數的
A.20% | B.30% | C.40% | D.7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浙江省海鹽元濟高級中學高二3月月考生物試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遺傳病的敘述正確的是
A.目前已知人類有三千多種遺傳病,這些疾病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 |
B.艾滋病母親生下的嬰兒患艾滋病是遺傳病。 |
C.21三體綜合征是一種染色體異常遺傳病,患病個體的染色體組成為44+XXY。 |
D.抗維生素D佝僂病是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若夫妻基因型為XaXa和XAY應選擇生男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浙江省海鹽元濟高級中學高二3月月考生物試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某學習小組用黑藻進行光合作用實驗,他們將黑藻浸在加有適宜培養液的大試管中(室溫20℃),可觀察到光下黑藻放出氣泡。他們以日光燈作光源,移動日光燈使之與大試管的距離不同,結果如圖中曲線1。該小組在室溫10℃和30℃時分別進行了實驗,結果如曲線2和3。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該實驗研究的是光照強度和溫度對光合速率的影響 |
B.衡量光合速率的指標是單位時間內產生的氣泡數目 |
C.限制D點的光合強度因素是光照強度 |
D.曲線1中A點到C點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強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浙江省海鹽元濟高級中學高二3月月考生物試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一般情況下,不采取同位素進行探究性研究的是
A.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過程 |
B.證明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中的氧原子來自于水 |
C.證明DNA分子的半保留復制 |
D.證明參與分泌蛋白合成的結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浙江省海鹽元濟高級中學高二3月月考生物試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在完全顯性條件下,如果下列所示基因狀況的生物自交,其子代性狀分離比例為9∶3∶3∶1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浙江省海鹽元濟高級中學高二3月月考生物試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將某綠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實驗裝置中,研究溫度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響(其他條件都理想),實驗以CO2的吸收量與釋放量為指標。結果如下表所示。下面對該表數據分析正確的是
溫度(℃)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光照下吸收CO2(mg/h) | 1.00 | 1.75 | 2.50 | 3.25 | 3.75 | 3.50 | 3.00 |
黑暗中釋放CO2(mg/h) | 0.50 | 0.75 | 1.00 | 1.50 | 2.25 | 3.00 | 3.5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浙江省海鹽元濟高級中學高二3月月考生物試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下列符合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敘述是
A.物種的形成可以不經過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 |
B.生物進化過程的實質在于有利變異的保存 |
C.基因突變產生的有利變異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
D.自然選擇通過作用于個體而影響種群的基因頻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浙江省海鹽元濟高級中學高二3月月考生物試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在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中,赫爾希和蔡斯分別用32P和35S標記噬菌體的DNA和蛋白質,在下圖中標記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
A.①、④ | B.②、④ | C.②、⑤ | D.③、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浙江省海鹽元濟高級中學高二3月月考生物試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右圖是電子顯微鏡視野中觀察到的某細胞的一部分結構,下列有關該細胞敘述中,錯誤的是
A.結構1和5中含有DNA |
B.此細胞一定是動物細胞 |
C.不含磷脂分子的細胞器是2和3 |
D.結構1、3在行使其功能時一定有水生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浙江省海鹽元濟高級中學高二3月月考生物試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通過顯微技術破壞根尖分生區細胞中的高爾基體。培養幾天后觀察該細胞,預測結果
A.細胞正常分裂 | B.產生多核細胞 |
C.不能形成紡綞體 | D.著絲點不能分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